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古典书屋 > 其他类型 > 开局穿成富商独子,我教唆老爹造反完结版小说杨广杨安

开局穿成富商独子,我教唆老爹造反完结版小说杨广杨安

乱了方寸 著

其他类型连载

别看他虽然在斥责李靖,但心里却一点也不怒。因为在他看来,文死谏武死战,这本就是两种不同的朝堂生存之道。文臣无需插手武将的战事,武将也无需介入文臣的治国。文武各行其道,才是朝局稳定的关键。这下李靖总算是彻底放下心来,等御膳房的宫人把吃食端了上来,摆好,他就和杨广还有观王三人,一边吃一边聊了起来。三人这一聊就是小半天。直到下午黄昏,李靖感觉自己所知道的兵法谋略,战阵攻伐都已被杨广和观王给掏了个干净,杨广才满意一笑:“好,不愧是吾家麒麟儿举荐的良将啊。”“李靖,朕欲用你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总揽东征一切事宜,为朕荡平那高句丽,你可愿意?”杨广这是要直接跟李靖摊牌了。反正兵法韬略也已经聊了一下午,这李靖到底是不是绣花枕头,他和观王杨雄这种打了...

主角:杨广杨安   更新:2025-02-15 09:3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杨广杨安的其他类型小说《开局穿成富商独子,我教唆老爹造反完结版小说杨广杨安》,由网络作家“乱了方寸”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别看他虽然在斥责李靖,但心里却一点也不怒。因为在他看来,文死谏武死战,这本就是两种不同的朝堂生存之道。文臣无需插手武将的战事,武将也无需介入文臣的治国。文武各行其道,才是朝局稳定的关键。这下李靖总算是彻底放下心来,等御膳房的宫人把吃食端了上来,摆好,他就和杨广还有观王三人,一边吃一边聊了起来。三人这一聊就是小半天。直到下午黄昏,李靖感觉自己所知道的兵法谋略,战阵攻伐都已被杨广和观王给掏了个干净,杨广才满意一笑:“好,不愧是吾家麒麟儿举荐的良将啊。”“李靖,朕欲用你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总揽东征一切事宜,为朕荡平那高句丽,你可愿意?”杨广这是要直接跟李靖摊牌了。反正兵法韬略也已经聊了一下午,这李靖到底是不是绣花枕头,他和观王杨雄这种打了...

《开局穿成富商独子,我教唆老爹造反完结版小说杨广杨安》精彩片段


别看他虽然在斥责李靖,但心里却一点也不怒。

因为在他看来,文死谏武死战,这本就是两种不同的朝堂生存之道。

文臣无需插手武将的战事,武将也无需介入文臣的治国。

文武各行其道,才是朝局稳定的关键。

这下李靖总算是彻底放下心来,等御膳房的宫人把吃食端了上来,摆好,他就和杨广还有观王三人,一边吃一边聊了起来。

三人这一聊就是小半天。

直到下午黄昏,李靖感觉自己所知道的兵法谋略,战阵攻伐都已被杨广和观王给掏了个干净,杨广才满意一笑:“好,不愧是吾家麒麟儿举荐的良将啊。”

“李靖,朕欲用你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总揽东征一切事宜,为朕荡平那高句丽,你可愿意?”

杨广这是要直接跟李靖摊牌了。

反正兵法韬略也已经聊了一下午,这李靖到底是不是绣花枕头,他和观王杨雄这种打了半辈子仗的,还是能看出来的。

而且退一步来说,就算他们看走眼了,他儿子杨安还能也看走眼吗?

那可是在他看来,能明察秋毫的杨家擎天柱,架海紫金梁啊。

故此这会,杨广已经不跟李靖玩虚的了。

但李靖却愣了下,然后就好像听错了一样道:“辽,辽东道行军大总管?”

李靖这会都麻了。

就算知道自己过了陛下这一关,陛下可能会重用自己。

可这,用的也太重了吧?

自己就这么从一个从六品的郡丞,到了总管东征的行军大总管了?

即便按照朝廷法度,这行军大总管只是临时的,其实并无品阶。

可这也是朝中那些三品大员才能担任的职位啊。

而且,按照他对这位皇帝的初步了解。

这位既然能让他做这辽东道行军大总管,那就定然不会让他还只是个小小的从六品郡丞。

别说这位了,换作其他皇帝也不会。

因为,那样没人服啊。

果然。

就在他想着这些时,杨广也已经再次开口道:“对,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兼兵部尚书,安平卫大将军。”

杨广这是要送佛送上西,直接把兵部尚书和他打算建立的新军也交给李靖了。

在他看来,新军,就当用新人。

可李靖却懵了,直到一会才看着杨广问:“陛下,这安平卫是?”

他虽然以前只是个小人物,可大隋的军制他还是清楚的。

就没有个安平卫啊。

观王杨雄也一愣,不过心里却已经多少有了些猜测。

而杨广则是笑了下,回道:“这安平卫,乃是朕打算创办的一支新军,一支不同于我大隋任何一支军队的新军。”

“这支新军将采用新的兵卒招募制度和训练之法。”

“也将会是我大隋以后的最强尖刀。”

“至于命名安平,则是取以吾儿杨安之名,荡平天下之意。”

杨广眼中如同有着熊熊烈火燃烧一般,心里也在发誓,有生之年一定要为自己儿子打出一个大大的天下。

“杨安?”

可李靖却更不解了,这陛下何时又有儿子了?

没听说啊。

陛下长子已故,三子早夭,现在不是只有一子,就是那贪财好色的齐王杨暕么?

这怎么?

“嗯,就是举荐你的人,也是朕的三子杨鸣……”

杨广嗯了声,简单的把他的三子杨鸣当年坠马失忆,被他转移到了宫外,并且改名杨安的事说了下。

说完后又对李靖道:“李靖啊,你能进入朕的视线,可不是朕慧眼识珠。”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锦背裆。

长矟侵天半,轮刀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

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

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

公元611年,即隋大业七年,随着一首《长白山谣》席卷大地,隋朝这个华夏历史上继秦皇扫六合后,第二个大一统王朝开始日薄西山,步入倒计时。

而这会,位于东都洛阳邙山脚下庄子里的杨安,也正一边看着他让人誊抄来的《长白山谣》,一边心里道:“来了,这天下大乱要来了。”

“就是不知,以我穿越者的身份,能否在这乱世中再造一个不朽王朝,窥一窥那至尊神器?”

没错,杨安是一个穿越者。

六年前,也就是大业元年那年,他由一个后世国防生,穿越到了大隋朝一杨姓富商的八岁独子身上。

虽然他穿越的这主脑子有疾,属于没有幼年记忆的那种。

但他还是从那时起,就立下了要在这隋末乱世,和各路反王叫板,与七世纪最强碳基生物李二陛下争一争这天下的想法。

这皇帝,乞丐做得,建奴做得,我辈穿越之人如何做不得?

当然,他即便有这样的想法,却也知道,造反也是得有一个契机的,一个帝王皇权和世家门阀矛盾达到极致,天下大乱的契机。

而现在,这个契机终于来了。

可就算来了,一想到造反还得有钱有粮有人,他却又叹息一声,无奈道:“哎,看来还是得找我那便宜老爹商量商量,看看他那有多少钱?”

杨安的便宜老爹,常年在外经商,在杨安看来,应该是有点家底的。

“郎君,郎君。”

“老爷回来了,正在前厅等你,说是让你过去。”

而就在他想着这些时,他的耳边却传来一道熟悉的声音,等他抬头,就见这庄子里的管事,也是他便宜老爹安排照顾他饮食起居的仆人杨六五噔噔噔的跑了过来。

杨六五今年整四十岁,虎背熊腰的身上穿着件灰色长衫,五大三粗络腮胡长的就跟张飞似的,让杨安怎么也不能把这厮和电视里那些富户人家的管事联系在一起。

可他还是点头道:“知道了知道了,某不是跟你说过,欲成大事者,心要狠,手要稳,性要静,你这样慌里慌张的,以后还怎么跟某干大事?”

“呵呵,晓得了,小人晓得了。”

“那郎君你看,老爷那边?”

杨六五也这才尴尬笑笑,有些讨好。

“走吧,既然我爹回来了,那就去见见。”

杨安颔首,抬腿向前厅走去。

......

“陛下,您于征讨高句丽前,来见三皇子,可是心里放心不下他?”

与此同时,杨安庄子的前厅,一位发须皆白,精神矍铄的老者,也正好奇的对他面前负手而立,一袭黑金镶边常服,英武不凡的中年男子询问。

中年男子不是别人,正是杨安口中的便宜老爹,大隋第二任皇帝陛下,隋炀帝——杨广。

当然,现在还只是隋帝,炀这个谥号,还得等他死了后,被李渊给扣脑袋上才会有。

杨广今年四十三岁,剑眉星目,丰神如玉,尤其是这会负手而立,更是身上帝王之气尽显,盖世之姿磅礴。

但听到这,也还是叹息一声,道:“哎,到底还是族兄知我啊。”

“安儿这孩子,自从当年意外坠马后,就患上了脑疾,得了那离魂之症。”

“这些年,朕虽然也在帮他找寻名医,但那病症却未曾见好。”

“此次征讨高句丽,归期未知,朕自然难以安心。”

说到这里的杨广神色有些悲痛。

他还是太子时,命人教他的三子杨鸣弓马骑射,谁知马匹居然莫名发狂,杨鸣也因此摔下马来,没有了以往记忆。

一个没有记忆的皇子,是不适合生长在皇宫那种勾心斗角的地方的。

是故,他对外宣称三子夭折,暗中把他转移到了这处庄子,并且改名为杨安,为的就是他能无忧无虑,平平安安。

可纵然如此,他心里对这个三子,却还是有些亏欠的。

“陛下舐犊之情,老臣佩服。”

而杨广身边那老者,也就是小说《隋唐演义》里,大隋开国九老之一,靠山王杨林的原型,隋观王杨雄也感慨一声。

“呵呵。”

杨广笑笑,正准备说点其他,就见不远处,今年已经十四岁的杨安带着管事杨六五快速走了过来,大声道:“爹,爹,您回来的正好,孩儿有事要跟您说。”

“嗯?这位是?”

只是当杨安看见杨广身边的杨雄时,却瞬间眉头皱了起来,眼神也变的不善。

“哦,哈哈,安儿,爹方才忘了给你介绍了。”

“这位是爹的族兄,你的伯父,还不向你伯父见礼?”

杨广也一笑,介绍道。

“哦?原来是伯父啊?小侄杨安,见过伯父。”

杨安哦了声,这才拱手行礼。

“哈哈哈,好好好,多年不见,安儿都长这么大了?”

“此次出门走的着急,也并未给你带甚礼物,待下次,下次伯父过来时,给你一并带来。”

观王杨雄抚须,杨广这才对杨安好奇问:“对了安儿,你方才说有事要跟爹说,何事?”

或许是出于对杨安的亏欠,又或许是因为心中可怜这个孩子,杨广对杨安所提,一直都非常重视。

杨雄和杨六五也看向杨安。

“这。”

杨安迟疑了下,欲言又止的看着杨雄。

管事杨六五从小照顾他的起居,他可以信任。

但眼前这位初次见面的族中伯父,他可就有点不太敢了。

“无妨,你伯父乃是我杨氏族人,一直都和为父走的很近,吾儿但说无妨。”

杨广摆摆手。

“哦,这样啊,那孩儿就说了。”

杨安点头,这才四下看了看,然后小声道:“爹,这天下要大乱了。”

“不知您这些年做生意,家里财货如何?”

“可否能供养起一支数万人的军队?咱们该早做准备,起兵造反了。”

“皇帝轮流坐,今年到咱家。”

“难道爹您就不想试试那九五至尊的宝座,啥滋味吗?”

(可考究可无脑的隋朝历史文,怎么看都行,喜欢的朋友还请书架好评支持一下,谢谢大家。)


有人更是迫不及待就要回去吩咐了。

空有方法有啥用?

没纸你能传播吗?

“嗯嗯,都回去安排吧,不过记住了,这事,只能以涨价为由,让陛下买不起,但绝对不能说咱们不卖。”

“明白吗?”

郑善果点头笑道。

陛下买不起,那就是陛下的事了。

可若是他们不卖,那被天下百姓知道了,他们这些世家大族的名声可就臭了。

他们,都是要脸的。

“哈哈,明白明白,还请郑大人放心,我们晓得其中厉害。”

那些大臣们点头,很快就一个个出宫去安排了。

郑善果也这才背着手,闲庭信步的离开了皇宫。

与此同时,杨广也已经带着观王杨雄,李靖二人到了大业殿。

到了大业殿,观王杨雄才对着杨广问:“不知陛下唤我等前来,所为何事啊?”

当然,他这也就随便找个话题,给皇帝递个说话的梯子。

做臣子的,总不能等着皇帝先开口吧?

“也无甚大事,就是再议一议那安平卫的事,顺便让李卿品鉴一下安儿的练兵之法。”

“下午朕再带你们去安儿庄子那转转。”

杨广也淡淡笑道。

既然已经打算要用杨安的练兵之法训练新军了,那这练兵之法,肯定是要让李靖这个新任安平卫大将军过目的。

不然那怎么练?

这点观王杨雄也知道,故此也没多说什么,倒是李靖听到这愣了下,随后才有些意外的对杨广问:“陛下,三皇子还懂练兵之法?”

别看他心里对杨安这有着知遇之恩的皇子感激的不行,但在他看来,杨安应该也就是个出身好点的普通少年罢了。

但现在这?还会练兵?

这就让李靖意外了。

“呵呵,李卿这是看不起朕的三儿啊?”

杨广呵呵一笑,这才拿出了那份杨安创的杨家军训练指南,道:“看看吧,这就是朕三儿所创的练兵之法。”

“诺。”

李靖颔首,立刻就拿起那练兵之法看了起来。

只是刚看到首页那狭路相逢勇者胜几个大字,他就和杨广,杨雄,杨六五他们当初一样,顿时心头狂震。

待到一个时辰后,这份完整的杨家军训练指南都看了一遍,李靖也被惊了个不轻的道:“这,这,这真是三皇子所作?”

“不然呢?”

杨广有些傲娇的瞥了李靖一眼,然后才问道:“怎么样,李卿给评价评价?”

虽然他和杨雄早就知道那练兵之法厉害了。

可还是想听听更多人夸自己儿子,谁让这是自己的种呢?

“三皇子此法,堪称兵家最强练兵之法,臣差之远矣啊。”

李靖也这才一脸崇敬道。

他从小熟读兵书,自然能一眼看出来练兵之法的好坏。

而杨安的这份练兵之法,绝对可以说是最全的。

从纪律,到士气,再到士卒作战能力,团队合作这些,李靖感觉自己就没见过这么全的。

“哈哈哈,好,好一个堪称兵家最强练兵之法。”

“既如此,以后安平卫,就以此法训练。”

杨广大笑一声,就又和李靖,观王两人聊了会安平卫的招募以及其他细节。

等把这些说清了,他又告诉李靖,自己之前从杨安那带回来的一千二百名训练过的士卒,可以调入新军。

解决了这事,三人又在宫里用了膳,下午杨广就带着李靖和观王杨雄,换了身常服出宫去邙山庄子了。

......

而这会的杨安,却还在已经被他改名为兵器坊的某庄子里,和那些工匠们热火朝天的建造新的冶铁炉呢?


可也正因为明白,他才愁啊。

一百贯一刀宣纸。

那猪肉去腥之法若是想传至天下,所需宣纸何止数万刀?

数万刀的宣纸,那得多少钱?

薛忠感觉自己还不如回家自缢算了。

“这,主事大人,此事,还是快些禀报陛下吧?”

他身边那两个农事司属官也赶紧提醒。

他们这会都后悔跟薛忠出来办这差了,要命。

“对对,禀报陛下。”

“你二人且先回农事司,本官这就进宫面见陛下。”

薛忠也这才反应过来的赶紧向皇宫赶去。

他现在都不考虑自己生死了,只想着皇帝陛下能看在他禀报还算积极的份上,给他的家人一条活路。

只是当他到了宫门口,向宫门值守的禁军禀明来意后,得到的回复却是陛下不在宫中?

这就让薛忠急了。

这么重要的时刻,陛下怎么能不在宫中呢?

可他也没办法,只能在宫外等着。

然而等了一个时辰后,还没看到皇帝回宫,薛忠彻底等不下去了。

随后更是咬牙对着那些值守禁军道:“烦请几位再去通报下,就说农事司主事薛忠,有十万火急的事求见皇后娘娘。”

他虽然知道自己一个外臣,根本不能求见皇后。

但现在却也没办法了。

这要是不及时把这事让陛下知道,耽搁了陛下的大事,他一家老小可就没活路了。

所以此时,他只希望皇后能知晓陛下的去向。

“这?”

几个值守禁军对视一眼,虽然也知道不合规矩,但最终还是去禀报了。

萧皇后此时还正在自己的甘露殿看书,听到值守禁军说农事司管事薛忠求见,也眉头皱了下,但最终还是颔首道:“那就让他进来吧。”

“诺。”

值守禁军领命,薛忠这才得以见到萧皇后。

刚见到萧皇后,他就立刻跪下道:“臣农事司主事薛忠,冒死求见皇后娘娘,还请娘娘恕罪。”

“无妨。”

“方才值守禁军说你有十万火急的事求见本宫,到底何事?”

萧皇后淡淡说道。

“这。”

薛忠组织了下语言,这才道:“启禀皇后娘娘,事是这样的......”

薛忠很快就把自己奉命将猪肉去腥之法传至天下,但现在洛阳的宣纸却已经卖到了天价的事说了出来。

说完后又继续道:“娘娘,臣必须要向陛下禀报此事,不知娘娘可知陛下身在何处?”

“这个……”

萧皇后沉吟了下。

身为皇后,掌管整个后宫,她肯定是聪慧的。

故此这会,她也已经看出来这里面有猫腻。

甚至也想到了,有可能是山东和江南的那些世家大族在搞鬼。

可就算想到了,关于陛下的去向,她也不好轻易说出。

只是再看看这薛忠,急的那本来就凸出的额头上都已经满头大汗了。

再想想自己也很久没见过杨安了,萧皇后这才道:“你且宫外等候,一会本宫带你去见陛下。”

“诺,下臣告退。”

薛忠应声,这才退出皇宫。

萧皇后在换了身寻常人家的妇人衣服后,带着几名宫内禁军,和薛忠一起向杨安庄子赶去。

差不多一个时辰后,她们一行人才到了庄子外面。

到了庄子外面,看见有皇帝的给使营在附近守着,萧皇后令给使营的人进去通报,自己则是在外面等着。

事实上她也有点慌。

一来是因为这次是她自己做主的,杨广并没允许她来。

至于第二嘛,就是不知自己的儿子杨安,是否还能认得自己?


“若是没有的话,还是先行尝试的好。”

郑善果这是想阻止这猪肉去腥之法传至天下了。

这东西要是传开了,他们诋毁杨广的那些谣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毕竟皇帝陛下都亲自为百姓研究猪肉去腥之法了,你说他是昏君,说他不顾百姓死活?

这也没人信啊。

“就是啊陛下,此法?”

其他山东,江南两大世家门阀集团的臣子们,也跟着附和。

“怎么?你们也想教朕做事?”

但杨广却脸色一沉。

“臣不敢。”

顿时,郑善果那些人全部跪在地上,心里郁闷,这皇帝陛下今天,是记住这句话了吗?

怎么动不动就这么一句啊?

可关键是,他们还真不敢。

他们要是敢的话,还用的着玩这么多幺蛾子吗?

直接皇帝要人要钱的时候说不给不就完了吗?

可关键就在于,没胆。

“哼,谅你们也不敢!”

杨广冷哼一声,这才丢下句此事无需再议,看了李靖和观王杨雄一眼,就退朝离开了。

只剩下郑善果那些朝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直到大部分朝臣都走了,几个属于山东和江南两大门阀世家集团的大臣,这才凑到郑善果身边,忧心问:“郑大人,此事该怎么办啊?”

“就是啊郑大人,这事您可得想想办法呀?”

其他那些两大门阀集团的大臣也跟着道。

他们虽然不敢公开跟皇帝叫板,但却也绝对不会让皇帝破坏了他们的抹黑皇帝计划。

“莫慌莫慌。”

郑善果摆摆手,然后才捻着自己那并不是特别多的胡须道:“此事本官已经有了应对之策,各位无需忧心。”

“哦?郑大人有何应对之策?”

他这话一出,那些两大门阀世家的大臣们顿时惊喜。

“呵呵,这应对之策嘛。”

郑善果轻抚了下胡须,然后伸出四根手指,淡淡道:“无非就四个字——洛阳纸贵!”

“洛阳纸贵?何意?”

众人都一愣,有些疑惑。

洛阳纸贵这成语,在场的人都知道,出自《晋书.左思传》,意思是富豪之家竞相传写,洛阳的纸都为之贵了。

可现在郑善果说洛阳纸贵,却让他们有点不明白他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哎,我说各位同僚啊,咱们都是什么身份?”

而郑善果,看着他们那疑惑的表情,也这才叹息一声,问道。

“什么身份?”

“朝廷命官啊。”

那些人一愣,只是话刚说出,他们就又恍然大悟道:“还是世家大族。”

“对喽,这就对喽。”

郑善果抚须笑笑,然后才高深莫测的对着众人道:“咱们这陛下啊,他虽然创出了那能让天下百姓吃到没腥味猪肉的去腥之法,可他想要公之于天下,就得刊印成册,要刊印成册,就得有纸。”

“但这天下的纸,却都在咱们这些世家大族手上。”

“咱们把纸的价格提高到天价,陛下他也无可奈何呀。”

郑善果刚才那是没想到这办法,才和杨广硬刚的。

他要是刚才想到这法子,估计都懒得和杨广掰扯了。

你光有猪肉去腥之法有啥用?

你有造纸术吗?你有纸吗?

你没有。

这些东西可都是掌握在我们这些世家大族手里的。

我们不给你纸,不给你造纸技术,你也没法传至天下啊。

所以这会,他是真一点都不慌。

“妙,妙,妙啊。”

“郑大人不愧是当世大儒,这一招釜底抽薪实在太妙了。”

“既然如此,那我等现在就回去安排?”

那些刚才还着急的山东,江南两大门阀集团的大臣们,这会也都一个个的都竖起了大拇指。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