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古典书屋 > 现代都市 > 大明:老朱假死后,我登基哄堂大孝朱元璋蒋瓛结局+番外

大明:老朱假死后,我登基哄堂大孝朱元璋蒋瓛结局+番外

今年不当菜鸟 著

现代都市连载

朱允炆对杨士奇可真是越来越喜欢了,有了他,几乎都不用他动脑子了。此时,忙问道:“不知道东里你又有了什么好主意?”杨士奇朗声说道:“行军者,最需要的就是粮草,我们直接截断他的粮道,拖延常茂大军北上的时间,一旦拖的久了,对方自然是无功而返,铩羽而归,届时,陛下再派出一支兵马,此战可胜!”朱允炆听了,抚掌而笑。“我得东里,犹如汉高祖得子房,汉昭烈得孔明!”听话的朱允炆立刻派瞿能、平安带领仅有的两千骑兵,沿途骚扰常茂的粮道,拖延常茂北上的进程。而也就是这几日的时间,太祖朱元璋殡天,朱棣兵变,朱允炆逃出宫发布召令,讨伐朱棣不臣之事,顿时传遍整个明廷疆域。所有的宗室都意识到,裂土封王的机会来了!关中,长安古代信息传递并不那么及时,等到朱樉知道发...

主角:朱元璋蒋瓛   更新:2025-03-12 16:10: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元璋蒋瓛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老朱假死后,我登基哄堂大孝朱元璋蒋瓛结局+番外》,由网络作家“今年不当菜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朱允炆对杨士奇可真是越来越喜欢了,有了他,几乎都不用他动脑子了。此时,忙问道:“不知道东里你又有了什么好主意?”杨士奇朗声说道:“行军者,最需要的就是粮草,我们直接截断他的粮道,拖延常茂大军北上的时间,一旦拖的久了,对方自然是无功而返,铩羽而归,届时,陛下再派出一支兵马,此战可胜!”朱允炆听了,抚掌而笑。“我得东里,犹如汉高祖得子房,汉昭烈得孔明!”听话的朱允炆立刻派瞿能、平安带领仅有的两千骑兵,沿途骚扰常茂的粮道,拖延常茂北上的进程。而也就是这几日的时间,太祖朱元璋殡天,朱棣兵变,朱允炆逃出宫发布召令,讨伐朱棣不臣之事,顿时传遍整个明廷疆域。所有的宗室都意识到,裂土封王的机会来了!关中,长安古代信息传递并不那么及时,等到朱樉知道发...

《大明:老朱假死后,我登基哄堂大孝朱元璋蒋瓛结局+番外》精彩片段

朱允炆对杨士奇可真是越来越喜欢了,有了他,几乎都不用他动脑子了。
此时,忙问道:“不知道东里你又有了什么好主意?”
杨士奇朗声说道:“行军者,最需要的就是粮草,我们直接截断他的粮道,拖延常茂大军北上的时间,一旦拖的久了,对方自然是无功而返,铩羽而归,届时,陛下再派出一支兵马,此战可胜!”
朱允炆听了,抚掌而笑。
“我得东里,犹如汉高祖得子房,汉昭烈得孔明!”
听话的朱允炆立刻派瞿能、平安带领仅有的两千骑兵,沿途骚扰常茂的粮道,拖延常茂北上的进程。
而也就是这几日的时间,太祖朱元璋殡天,朱棣兵变,朱允炆逃出宫发布召令,讨伐朱棣不臣之事,顿时传遍整个明廷疆域。
所有的宗室都意识到,裂土封王的机会来了!
关中,长安
古代信息传递并不那么及时,等到朱樉知道发生在金陵的事情后,已经是三日后了。
当时,朱樉正搂着几个姬妾,欣赏着域外传来的胡旋舞,还有几个像是来自波斯的客商,击鼓奏乐,取悦着这位关中地区最大的藩王。
“殿下!皇上殡天!燕王谋反!如今,已经登基了!”
一个急切的声音传来,传信的小厮拿着一份从驿站传来的急报,呈于朱樉面前。
还在躺椅上的朱樉立刻腾地起身,一把推开了身上的姬妾,就这样坦露着胸膛,拿起驿站的急报,看完后再也没了寻欢作乐的心思。
“传宁正、邓镇前来议事!”
宁正是镇守边疆的手握军权的第一人,而邓镇是朱樉的小舅子,这二人也是他的左膀右臂。
二人被朱樉紧急召来,想必也知道了是什么事,所以刚来到秦王府,他们相互对视一眼,心里已然有了主意。
“见过秦王殿下!”
朱樉急忙问道:“金陵的事,想必你们也听说了,我们该当如何?”
邓镇首先回答:“殿下勿慌,此时局势尚未明朗,等到燕王和允炆殿下分出胜负再说不迟。”
这分明是废话,此时朱樉也不掩饰自己的心思,直言不讳道:“你们说,本王有没有机会去争一争那九五至尊的宝座?”
眼下也没外人,朱樉此言,算是挑明了自己的心思。
宁正这才站出来,抖了抖袖袍说道:“殿下,非是臣不愿意,只是,目前我们关中消息闭塞,万一燕王或者允炆殿下此时已经分出了胜负,并且局势已经稳定,那么我们这可是谋逆的大罪!”
朱樉也明白了这二人的意思,如果天下乱,那么他们就火中取栗!
“即日起,我要一个时辰知道一次金陵那边的情况,宁将军,你即刻到兵营,厉兵秣马,等待时机!”
宁正和邓镇对视了一眼,知道这机会,有可能就要来了!
这则消息,很快地传到了蜀地、中原、交州等地,整个大明朝都开始变得有些紧张起来。
天下原本明朗的局势,顷刻布上一层阴云。
朱允熥坐在床榻上,刚刚喝完了赵有容给他煲的汤,身后的十一已经将各种消息,悉数地报给了他。
“天下之乱,非我之愿,不过,不这么做,谁能看得清未来是我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之将倾?”
朱允熥情不自禁的小声嘀咕着。
颇有一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轻松自如感。
“殿下,朱允炆派出瞿能、平安袭扰常将军粮道,这是否,会造成一定的麻烦?”
十一出言提醒着。
朱允熥却笑了笑,一副不以为意的样子:“舅舅没那么不堪大用,你且看好了。”
见到自家殿下如此自信,对方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继续多说什么:“还有一事,殿下的翁丈,兵马指挥使赵思礼近日来颇为不悦,燕王登上大位后,出于防范,将赵大人的官位罢免,给了一个散骑侍郎的闲职,如今的兵马指挥使由燕王的心腹王聪担任。”
朱允熥冷笑连连:“看来四叔对咱防范很深啊,不愧是四叔,即便咱如此,也没放松应有的警惕。”
“咱知道了,且退下好了。”
身后的十一一如之前那般,来得无声无息,去得无影无踪。
朱允熥刚走出暗室,赵有容就来到了他的房间,看起来忧心忡忡,有什么事情的样子。
“有容,怎么了?”
赵有容带些哭腔,开始哭诉起来:“父亲自从被罢免官职之后闷闷不乐,今日又受到了新任兵马指挥使王聪的挑衅,一气之下,便与之打了起来,惊动了陛下,如今父亲被陛下已经押入天牢,生死未卜!”
朱允熥知道自己这位老丈人的性子烈,只是没想到竟然会闹得这么大,甚至被押入了天牢。
只不过是十一几个时辰没看到他就出了这样的事,实在是令人无奈。
“想必,不久陛下就会召见我们了,静观其变吧。”
如朱允熥所料,很快,就有宦官传召他们觐见。
夫妻二人再次来到慈光殿,只见朱棣和王聪在慈光殿中,王聪甚至有些鼻青脸肿的。
看来王聪被赵思礼打得不轻。
“见过陛下!”
朱棣冷眼看着面前二人:“今日宫中发生的事,你可知道了?”
朱允熥说道:“不敢欺瞒陛下,侄儿也是刚刚知道。”
朱棣掐着腰,凝视着自己的的好大侄:“同朝为官,赵思礼竟然殴打同僚,本王分明好心提拔他,他却不领情,你说,他该当何罪?”
这边的朱允熥毫不犹豫脱口而出:“按大明律,应当革职,并且贬为平民。”
一旁的王聪闻听此言却恶阴狠道:“我看按律当斩!赵思礼不去朝中任职,而是赖在巡防营中不走,并且私下拉党结派,意欲何为?莫不成是想造反?”
其实这是朱棣的意思,就是想把造反的这头帽子扣在赵思礼身上,从而把赵有容一家拿下,彻底的剪除朱允熥的羽翼。
朱允熥心里自然是跟明镜似的。
当即开始疯狂秀操作。
“咳咳咳,若真是如卿家所言,岳丈在巡防营多年,想要造反早就造反了,以他的名望,说不上振臂一呼,千呼百应,至少也是有一些亲信跟随,可是你看他这样做了吗?”
“我想只是他舍不得巡防营,心里落差太大,故而抱怨,都是同朝为官,如陛下所说,王卿为何不能对岳丈咄咄相逼,以至于拳脚相向呢?”

此时的大殿之中,一群人群情激愤地想要出城迎接燕王朱棣的兵马。
朱允炆已经看透了这些人,此刻,谁是燕王派、谁是中立派在此时此刻可谓是一清二楚。
不过,他的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纵使朱棣和蓝玉带了兵马前来又怎么样?
他难道在这金陵之中就没有人了?
这样想着,他缓缓走下御阶。
而此时,李善长来到了朱允炆身边。
朱允炆冷冷地道:“李相,我需要你给我一个解释!”
却见李善长不紧不慢地道:“还请殿下勿怪,这是我自作主张的主意,殿下试想,如果您亲自登基,天下又有几人信服?几人俯首称臣?我这也是为殿下着想。”
朱允炆听完整个人都愣住了:“为我着想?”
“李相这是何意?”
李善长拈着胡须,此刻却露出来一个老谋深算的表情说道:“燕王只是暂时地登基为摄政王,您可以用燕王来威慑群臣,隐居幕后,用燕王来借刀杀人,岂不是美哉?而我,依旧是殿下的人。”
那朱允炆从小被一些身居高位的官员授课,那都是人精中的人精,自然是有脑子的,虽说不多。
他若是信了李善长这话就有鬼了!
李善长好像是看出了朱允炆所想,展齿一笑:“殿下也不想想,为何燕王能够这么快聚集一匹人马?其实,这是我和蓝将军的计划,我早就想好了。”
“这般所为,是准备替殿下控制燕王,用燕王来威慑其它对皇位有想法的人,但我们依旧是殿下的人,等待天下平定,燕王在我们手里还不是任我们宰割?”
朱允炆听了李善长这话,竟然觉得也颇有些道理。
“你们这不是在陪四叔演戏,来诓骗于我?若是朱棣真的带兵进城,我落到他的手里,恐怕就不那么自由了!”
李善长惊讶于朱允炆竟然这么多谋起疑,问道:“那殿下如何才能相信我和蓝玉的一片苦心?”
扫视了一眼乱糟糟的朝局,朱允炆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帮我悄悄出城!”
两鬓斑白的李善长双眼微眯,像是在琢磨什么,片刻后点了点头:“可。”
此时的金陵城那高大巍峨的城门却关闭得严丝合缝。
金陵城门由厚重的实木打造,表面镶嵌着密密麻麻的铜钉。
而每个城门与城门之间的缝隙被特制的材料填充,毫无破绽。
负责守城的军士各个严阵以待。
李景隆此刻在城头之上,身边是两大心腹,瞿能与平安。
这二人也是名臣了,甚至在历史上,平安曾经差点生擒朱棣。
一车车滚木石头,一桶桶金汁不断的被运上城头。
沉重的滚木被士兵们吃力地推动着,那粗糙的木轮在黄泥路上碾压出深深的辙印。
每一根滚木都粗如人腰。
一桶桶金汁散发着刺鼻的气味,被小心翼翼地放置在城头的垛口边。
金色的液体在桶内微微晃动,散发着难闻的恶臭。
看着城外黑压压一片全员披甲的士卒,城头上不少没有打过仗的新兵脸色变得煞白。
他们不停地吞咽着口水,喉咙因紧张而上下滚动,清晰可见。
就连双腿都忍不住有些发颤,那年轻而稚嫩的脸庞上写满了恐惧,身体微微晃动。
看到那些打过仗前辈依旧面色平静。
李景隆看着城外的朱棣大军,或者说是蓝玉的淮南军,心里莫名地松了一口气。
如果朱棣是带着他的燕赵之地兵马前来,他还有的头疼,毕竟那可是真的在战场上真刀真枪拼出来的。
但如果是蓝玉的淮南军,他还有几分信心。
大蠹在风中飘动。
城外朱棣的大军严整肃穆,列戟森森。
枪杆上的红缨随风飘动。
只要是在军队当中待过一段时间的都能够一眼看出这都是百战之师!
这些都是蓝玉手底下精心训练出来的士卒,跟随蓝玉南征北战,曾经立下战功无数。
如今,这些拱卫大明朝的士兵竟然对着他们的袍泽刀剑相向,不禁有些悲哀!
这个时候,作为全军统帅的蓝玉一身蓝金色的铠甲,身披大红披风,虎目含威。
如今的他不过才人到中年而已。
正是闯的时候。
而他也确实有这份心思。
他捋着自己的胡须,眺望远方。
心中不断的在盘算着。
深吸一口气,缓缓地吐出口中的浊气来,他目光一瞥身边的一员虎将。
“丘福,去宣!”
那丘福身穿黄铜铠,手中持着一柄由精铁锻造的长枪,先是冲着蓝玉抱了抱拳,接着双腿一夹胯下的汗血宝马。
一人一马疾驰而出,来到城下,丘福勒住了汗血宝马,朝着城头上大声呼喊。
“城楼上的守军都给我听着,我们是燕王殿下的军队,陛下驾崩,燕王殿下奉天承运,得先皇遗诏,特地前来继承大统。”
“劝你们不要冥顽不灵!速速开门,燕王殿下乃是大明的正统继承人!”
丘福的声音在长安城楼下回荡。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威严和自信,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城上诸位,难道你们要阻挡你们的皇帝陛下吗!大家都是大明的将士,大家都是大明的臣子!难道要同室操戈不成?把城门打开!陛下绝不会为难你们!”
丘福双目炯炯有神,如同利刃一般扫视着城楼上的守军。
那目光仿佛能穿透人心。
“我军给你们下达最后通牒,三通鼓!”
丘福举起手中的长枪,指向天空。
李景隆见了,不禁冷笑一声:“真是不知天高地厚,瞿能!”
瞿能见到丘福,早已经暗暗拈弓搭箭,不等对面擂鼓,他的弓箭早到,朝着丘福射来。
丘福也是浴血之中杀出来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见一支箭矢直奔他的面门,大笑一声。
“来的好!”
说罢,手中长枪朝上一挑,那瞿能的箭矢就被挑了开来。
“何人偷放冷箭!暗箭伤人算什么本事?!出城来与我一战!”
丘福长枪指着城头,大声喊道。
瞿能属于那种茅坑拉屎脸冲外的汉子,他当即对着李景隆说道:“还请我出城斩杀此僚!”
李景隆却是不紧不慢地观察起城外的大军来。
恰在此时,城外擂鼓声响起!

蒋瓛此时不敢正视朱元璋的眼睛,低着头说道:“我觉得以李大人的智慧,绝对不会在此时做出这样无的放矢的举动,还请陛下静观其变。”
朱元璋此时也反应过来,原本想要冲出去的心也为之按捺下来,说道:“也罢,再看看再说。”
就在众臣犹豫不决之际,突然一个宦官的声音响起。
“不好了,不好了!燕王殿下率领大军把金陵城给围起来了!”
那尖锐的声音如同利剑一般直接刺破了大殿上的争吵。
众人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甚至是有些不知所措。
特别是场上的武将,是大家关注最多的,他们彼此对视,眼神中充满了疑惑。
不知道是谁带兵,押注在了燕王殿下那边。
可是左看右看,武将都在啊!
那燕王殿下哪里来的兵马?
不是说燕王殿下孝心仁厚,听闻皇帝陛下驾崩哭了三天三夜,差点晕厥,只身匹马地前来金陵吗?
难道这些都是假象,都是燕王为了迷惑朝中大臣所做出的假象?
一连串的问号浮现在了众人的心中。
就连一向自诩为燕王党的黄彬等人也有些懵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整个朝堂陷入了更深的恐慌之中,所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家都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时有朝臣出来,指责李善长道:
“李善长,你竟然勾结燕王意图谋反!我看这诏书分明是你们伪造的!”
皇太孙朱允炆一派此刻的底气又硬气了起来,开始意图把燕王所谓的正统性给推翻。
朱允炆暗暗给李景隆使了个眼色,趁着无人注意,后者悄悄地溜出了大殿。
此时,朱棣一派的人激动了起来,如今李善长手里有诏书,外面又有自己的大军围城,这不是帝位已经稳了!
隐藏多年的燕王党再也不用装了,黄彬此时站了出来,大声说道:“既然如此,我等前去迎接燕王殿下进城!迎接未来的新皇登基!”
越来越多的人此刻也出言附和道,他们一个个义正言辞,仿佛早已将忠诚献给了燕王。
可是他们那眼神深处却藏着算计和利益的光芒。
......
朱元璋得知这些官员的话,这时候才意识到自己的大明,在自己死后竟然如此地脆弱,才不过刚刚身死,就有一大批人跳出来意图争夺皇位,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大明江山,又要陷入战乱之中!
“我真是看错朱棣了!本以为他会是个守好社稷,护佑子侄江山的忠臣,没想到也是个野心贼子!实在可恶!”
朱元璋恨不得此时要将朱棣狠狠地碎尸万段,教育一下这个大逆不道的儿子!
他冷眼问向蒋瓛:“究竟是谁带兵,充当朱棣的先锋军!”
蒋瓛犹豫了一下,这才回答道:“禀陛下,是蓝玉!”
“蓝玉!”
朱元璋此时更加奇怪,蓝玉不是刚刚被调离金陵,去了滁州!
而且,蓝玉可是朱允熥的舅姥爷!怎么可能会不帮助他,而选择了朱棣!
等等......允熥......
朱元璋此时不知道为何心里有一种特别奇怪的想法,这一切,就好像有人在暗中操纵一样,若是真的朱棣和朱允炆打起来,那么,得利的会是谁?
不正是自己大孙子允熥吗?
“这难道是允熥的主意,还是蓝玉的主意?又或者......”
朱元璋此刻的心里竟然升起一个非常可怕的想法。这李善长真的就是真心投靠朱棣?
这背后莫非还有着自己看不到的一面?
“蒋瓛,太医是否去允熥的寝殿了?”
闻言后一旁的蒋瓛点了点头。
如今,朱允熥的寝殿之中,就好像与世隔绝了一般,外面的皇位之争似乎与他一点关系都没有,他静静地躺在寝帐里,一旁的太医给他搭着脉。
“皇太孙这是身体太过虚弱,受了风寒所致,我开一副药,让皇太孙殿下静养就好。”
一旁的朱允熥的妃子赵有容才松了一口气,紧紧握着他的手,两个人的手掌互相握在一起,特别温热。
“那就多谢了。”
太医为朱允熥诊断完,刚要起身离开,朱允熥声音有气无力的问道:“我听闻宫内似乎有动静,是发生什么事了吗?”
太医先是一怔,接着连忙说道:“没,没事,殿下安心养伤,宫内没有任何的事情发生。”
朱允熥眸子当中的精光一闪而逝,假装什么都不知道地说道:“看来是咱多心了,辛苦谈太医了。”
赵有容握住朱允熥的手,此时外界的一切事,都让朱允熥暗地地封锁了起来,不可能传到她所在的凤仪殿。
所以,奉天殿之内的所有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怎么了?殿下?”
朱允熥咧嘴一笑:“没事,有容,咱现在重病在身,从现在开始不能离开床榻半步,你要好好照顾我。”
朱允熥看似对对方有些依赖。
引得赵有容打趣道:“殿下还真是孩子脾性,放心,我不会离开你半步。”
朱允熥轻咳一声:“有容,你去帮咱去偏殿熬点药汤吧。”
赵有容拿起太医开的药,就是往着偏殿走去。
等到赵有容走远了,朱允熥却是忽然从床上坐了起来。
“十一,那个太医去了哪里?”
朱允熥身后,那个声音再次响起。
“殿下,那个太医一路到了后宫,我跟着他见到了蒋瓛。”
朱允熥原本慵懒的眼神突然变得犀利起来,就像是能够看透一切。
“果然如此,蒋瓛现身,就说明皇爷爷根本没有死,恐怕皇祖父是诈死,正在某处关注着金陵城内的一切,我装病,皇爷爷那边关心则乱,露出了马脚。”
若是朱元璋在此处听到这话,定然会对朱允熥刮目相看,没想到平时的时候看上去有些玩世不恭的后辈已经老谋深算至此,看似他已经失去了先机,但是,朱允炆和朱棣似乎一直被他牵着鼻子走。
“能不能找出如今皇祖父藏身何处?”
那道黑色身影停顿了一下说道:“属下的人已经开始去查了,想必很快就会有答案。”
对于这个答复朱允熥很是满意。
“很好,在此之前,千万不要轻举妄动。”

咚咚咚......”
震动人心的军鼓声响起,鼓声穿过宫殿的墙壁,传入每一个人的耳中。
所有听见战鼓声的武将那都是统一抬起头来,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兴奋和好奇。
他们眼前一亮,仿佛是嗅到了战争的气息。
“这鼓声听起来像是牛皮鼓啊?”
常茂微微皱眉,侧耳倾听着那震耳欲聋的鼓声,率先开口。
他自幼跟随父亲常遇春南征北战多年,什么样的战争场面没见过,顿时听出来这鼓的材质。
一旁的常升附和道:“恐怕真的是蓝将军的淮南军和燕王联合在一起了,这个蓝玉,怎么会和燕王走到一起,当真是奇怪!”
要知道,在以前的时候,双方可是有着极深的矛盾!
一边跃跃欲试的俞通海不紧不慢地说道:“到底怎么回事,待会儿出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此时大殿之中,心情最复杂的莫过于朱允熥的人了。
无论是常茂还是俞通海都是不希望朱棣上位的,不过,朱棣上位跟朱允炆上位又有所不同。
在他们看来如果是朱棣上位,想必对于朱允熥并不会过于为难。
如果是朱允炆上位,那么他们这些朱允熥的人包括他们的主子,恐怕都不会有好果子吃。
“二通鼓了!”
那鼓声越发急促,如同催命的音符,在空气中跳动。
每一声鼓响都像是在撞击着人们的心脏,让城上城下的人都愈发紧张。
李景隆和蓝玉同时眯起眼睛,他们都在等对方最后的底牌,直到第三通鼓擂响!
蓝玉看着依旧紧闭的城门,就知道,看来恐怕是不得不动用一点武力了!
“丘福,攻城!”
待命的丘福不敢违逆,连忙说道:“遵命!”
接着大吼一声:“诸君,随我攻城!”
丘福一马当先,身后的淮南军一窝蜂地涌上前,直逼金陵城门!
李景隆此刻也是战心起,他早就想亲自指挥一场战斗了。
对手又是大名鼎鼎的蓝玉,他恨不得大展拳脚,把他直接打趴下,好好地在天下扬名!
证明他们老李家虎父无犬子!
“瞿能,平安,给本将守住!”
这二人也是骁将,很快,就是指挥士兵准备好金汁等物,一场厮杀瞬间在城下展开。
中军之内,朱棣眼神微眯,身旁跟着一个僧侣模样的人,此人一身黑,手捻佛珠,看起来像是个一心向善的人!
朱棣此刻开口问道:“广孝,你说今日,我们能否进得了这金陵城!”
僧人神神在在,颇为神棍地说道:“属于殿下的,永远都会属于殿下,别人夺不走!”
朱棣闻言不禁笑了起来。
就在李景隆等人正在死战之时,突然,鸣金之声自后方响起!
宫内竟然响起了鸣金之声,李景隆、瞿能、平安等人都是一愣!
随即,朱允炆贴身伴读黄子澄纵马前来,对着李景隆大叫道:“殿下已从北门出城!命李景隆速去护驾!”
听到这则消息,李景隆也是懵了,不过随即明白了朱允炆的想法。
“殿下想要离开金陵,然后和燕王争夺天下?”
李景隆不是傻子,眼下的局势很明朗了!
城外是久经沙场的淮南军,足足有数万之众,又有蓝玉居阵指挥,朱棣调度,麾下丘福、张玉、朱能、潘松等人哪个又不是骁将?
再加上城内朱棣的派系,以及李善长手持圣旨,这一场战斗,他们没多少胜算!
但若是此时离开金陵城,逃出去尚还有一丝生机,有与朱棣对战的可能!
“不知谁护送着殿下?殿下打算前往哪里?”
李景隆迫切的问着黄子澄。
“耿炳文护送着殿下!打算前往济南!济南府相铁铉忠心耿耿,殿下打算先占据齐鲁之地!”
听闻此言,李景隆等人皆认为此计可行,他不禁感叹道:“殿下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不知道是谁给殿下出的主意?”
黄子澄回道:“翰林院编纂,杨士奇!”
李景隆并未听说过杨士奇的名声,不过,此时他知道的确到了该撤的时候了。
“瞿能、平安,收兵!往北门跑!”
李景隆当机立断,命令手底下人撤向北门。
听到金陵城内鸣金的蓝玉也意识到了什么,连忙指挥丘福说道:“不好!他们要跑!张玉、朱能,率兵突击!”
三员骁将立刻朝着城门猛攻了过去。
没过多久,金陵城的城门轰然打开!
“恭喜燕王!入主金陵,不日登基!”
姚广孝此时对着朱棣适时地拍起马屁来。
“这一切,等先抓住我的好侄子再说吧,通知全军入城!所过之处,秋毫无犯,不得扰民!”
朱棣挥鞭,驱马上前。
身边众人齐齐高声大喊:“燕王圣明”。
金陵城所发生的一切很快传到了朱元璋的耳中,他对于这等变故,也是始料未及。
他深知若是让朱允炆跑出了金陵城,那么,朱允炆势必会到地方,以他是正统的名义号召天下勤王!
届时这大明江山,将变得满目疮痍,民不聊生!
更有甚者,恐怕会自己割据为王!
朱元璋此刻有些后悔!
“谁给允炆出的这个馊主意!岂不知这样会造成我大明天下的混乱,重现汉末之事!”
朱元璋一旁的蒋瓛说道:“是翰林院编纂杨士奇。”
挺到这个人名,朱元璋愣住了:“杨士奇?为何咱从来没听说过此人?”
锦衣卫号称天上的事知道一半,地上的事全都知道,所以蒋瓛把自己了解到的说了出来:“此人刚进入翰林院没几年,的确是籍籍无名,我也想不明白,为何此时这个杨士奇会站出来给皇太孙出这么一个主意!”
朱元璋总感觉这其中有哪里不太对。
身为淮南军阀的蓝玉,朱允熥的舅姥爷竟然和朱棣搞在一起,而翰林院一个默默无闻的小编纂,竟然为皇太孙朱允炆出这么一个乱武天下的主意!
朱元璋依稀记得,先前朱允熥曾经要求到翰林院学习过几年......
“蒋瓛,你说这一切,会不会有人有意为之?也不知道,倘若朱棣入城,会对允熥做出什么来。”
朱元璋此时的眉头深深地拧在了一起,无比担心还没跑出去的朱允熥的安全。
“那,皇爷,我们是不是......”
朱元璋此时却摇了摇头,止住了蒋瓛的说法。
“这样,我们先暂时不要现身,且看看棣儿放上皇帝后,会如何对待同族。”

李善长早就在殿外带领着群臣匍匐于玉墀之下。
宫墙外,朱棣骑着马望见咫尺可达的宫殿,从未想到过自己还会有着这样的一天。
当真算得上是如梦似幻一般!
他渐渐地回想起李善长当初向他投靠的那天所说的话语。
遍观诸王,唯有他朱棣方有实力登得上帝王宝座,当得了九五至尊。
当时朱棣只以为李善长是来试探他,但是,当对方为他处理了诸多事情后,才相信了李善长是来真心投靠。
并且,他又想起来遇见姚广孝的那一日。
那个时候的他正在边塞剿灭一支元军得胜归来。
他也是如同今日这般在北平城中,纵马俯视着街道两侧的人,瞥见了人群当中的姚广孝。
姚广孝当时一身僧侣的打扮,黑色的皮肤颇为惹眼,他并没有看朱棣,而是在教着孩童朗诵一句谚语。
“燕地春,春来燕,燕子往返梁棣间,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朱门家。”
听到这谚语的朱棣颇为惊奇,就好像是有什么预兆一般,挑动着他那根有些敏感的神经。
于是他派人把姚广孝请入了自己的府邸,和他促膝长谈。
也就是这一谈,让他遇到了一位贤才。
和李善长的言论一样,姚广孝也觉得朱棣有帝王之才。
于是,朱棣开始慢慢地发展自己的势力,厉兵秣马,但是他知道这个江山不可能轮到他,就算是自己的父皇死了,最终的受益人也应该是朱允炆或者朱允熥。
而就在这时,他忽然在前几日就得了朱元璋重病的消息,又有刚被调离金陵的蓝玉派人前来联系自己,说心灰意冷,欲投明主,姚广孝和李善长两个人齐齐觉得这是个机会。
于是,朱棣快马加鞭前往金陵,为了不引起别人的怀疑,他孤身一人前来金陵,而蓝玉也悄悄改变行军路线,与他会合。
最终,李善长在内,蓝玉在外,帮朱棣完成了这一场几乎兵不血刃的夺位。
唯一的遗憾之处就是朱允炆竟然见势不好,带兵逃跑了,也不知道蓝玉丘福他们能不能抓到他。
若是让朱允炆跑了出去,那么,少不了让朱棣头疼的。
不过,朱棣暂且来不及想这些,收回自己的思绪的他已经到了宫内。
在他的面前,李善长手捧诏书,高声叫道:“臣,奉先皇遗诏,恭请吾皇登基!”
按照规矩,三品以上官员称臣,三品以下官员称微臣。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善长身后一众大臣呼啦啦排金山倒玉柱一般跪倒在地上,尽皆高声口呼万岁,这里面有多少忠心,就不得而知了。
燕党此时是兴奋的,如今,太孙党随着朱允炆尽皆出逃,宫内剩下的就只有燕党、中立党和像常茂这样的朱允熥的人了。
“李相请起,这皇帝我还当不得,尚有皇太孙领兵在外,未曾请回,内有父皇尸骨未寒,本王建议,本王暂代摄政王,等父皇下葬,皇太孙归来,再议登基之事。”
朱棣此时颇为谦逊。
这也是他们提前商议的结果。
“朱棣竟然没有立刻登基,真是意外......”
常茂听到朱棣这么说,也是有些感到不可思议。
“先皇有诏,还请燕王不要推辞!”
李善长微微一笑。
身后众臣也齐齐大喊。
“还请燕王不要推辞!”
但是朱棣就是坚持不受,一番推辞之后,只是暂代摄政王。
群臣和朱棣达成了一个颇为平衡的协定。
朱棣来到大殿第一件事就是安排人给朱元璋下葬,并且大赦天下,改年号,对着朱元璋的尸体大哭,又是一番颇为真情的流露。
此时,燕党黄彬出来建议道:“摄政王,宫内尚有朱允熥未曾离开,并且依旧有少部分人曾经支持朱允熥,是否......”
朱棣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凌厉,姚广孝与李善长也听到了这番建议,他们眼神互换一眼,似乎有什么其它的想法。
姚广孝此时说道:“陛下,我觉得与其杀了朱允熥,不如改成对其恩惠,一来,展示出陛下的圣心仁厚,二来,可以对其它有异心的藩王表现出,陛下并不是对兄弟,子侄赶尽杀绝之人。”
朱棣听了,觉得颇有道理。
继而把目光看向李善长。
“李相觉得如何?”
李善长也点了点头,说道:“道衍此言甚善!”
黄彬听了,却是眉头一皱言说道:“陛下,朱允熥并不是一般人,他不同于朱允炆或者朱棢,留着他后患无穷!”
朱棣却更信任自己身边的两个左右手,更何况,蓝玉可是对方的舅姥爷,若是真的杀了对方,恐怕也会让蓝玉心寒!
从而不再为他效力!
“不必,我相信允熥侄儿,李相,届时你去帮我慰问一下!”
朱棣觉得拉拢朱允熥,比杀了朱允熥要有用的多。
李善长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之色,说道:“是。”
此时的朱允熥寝殿内,他已经得知了今日金陵城内发生的大部分事。
他依旧是坐在自己的床榻上,十一静静候着。
“一切都如殿下所料,属下佩服!”
十一的言语当中充满了敬佩。
“接下来,朱棣恐怕会来派人拉拢咱,抚慰天下诸王之心,那且就配合一下咱这位四叔好了。”
朱允熥轻轻一笑,淡淡说道。
“殿下,皇上的下落我们已经查出,如今,皇上正和蒋瓛在京口石头城。”
朱允熥看着面前的地图,目光落在石头城处。
“皇爷爷这猫捉老鼠的游戏,还真是玩上瘾了,殊不知,这样,会把自己玩到局里去!”
朱允熥抬起一面小旗,落到京口处,目光中闪出一番凌厉之色。
“十一,知道怎么做吧?”
身后的十一阴仄仄地开口:“属下明白!”
此时,赵有容慌慌张张地推开了朱允熥的房门,十一立马遁去。
只见赵有容对着朱允熥说道:“殿下,我,我刚刚从奴婢采儿那里听到一个消息,皇,皇上驾崩了!”
朱允熥此时就像是换了一副面庞,稚嫩的脸上也惊讶道:“什么?皇爷爷他......”
赵有容面色复杂:“殿下,您先别急,臣妾听说燕王不知道为何找来一支兵马强行登基,而且,允炆殿下已经突围跑出金陵城了!”
朱允熥艰难地从病床上起身:“怎么会这样?!我要去见皇爷爷!”
恰在此时,宦官尖叫道:“李相,李善长求见皇太孙殿下!”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