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古典书屋 > 女频言情 > 最好的重生小说李龙李娟完结版

最好的重生小说李龙李娟完结版

李龙 著

女频言情连载

“这大花鲢咋卖?看个头得有十公斤吧?”“这一条八块。”李龙笑着说道,“其他的大鱼,鲤鱼、五道黑、草鱼一条两块,鲢子一条一块五。”有了昨天卖鱼的经验,这一次李龙拿的鱼个头都比较均匀,看着差不多大,也不容易起争执。不少人看着那大鱼眼馋,但没人出价,倒是大鲤鱼很快就卖出了两条,有识货的把摊子仅有的三条五道黑挑走了。然后看的人多,买的人少。李龙借机扫视了一眼,发现卖票卡的人还在,卖肉的摊子人也算多,大约是快过年了,各家都想称点肉。卖粮食的也有人,卖其他东西的摊子上就人就少了。过了半个多小时,天光已经有些亮了,摊子上的大鱼出了一大半,围着也有人,但指指点点那条大花鲢,就是没人买。“小兄弟,你这花鲢太大,我买了也吃不下,能不能就卖给我个鱼头?”...

主角:李龙李娟   更新:2025-03-15 22:17: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李龙李娟的女频言情小说《最好的重生小说李龙李娟完结版》,由网络作家“李龙”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这大花鲢咋卖?看个头得有十公斤吧?”“这一条八块。”李龙笑着说道,“其他的大鱼,鲤鱼、五道黑、草鱼一条两块,鲢子一条一块五。”有了昨天卖鱼的经验,这一次李龙拿的鱼个头都比较均匀,看着差不多大,也不容易起争执。不少人看着那大鱼眼馋,但没人出价,倒是大鲤鱼很快就卖出了两条,有识货的把摊子仅有的三条五道黑挑走了。然后看的人多,买的人少。李龙借机扫视了一眼,发现卖票卡的人还在,卖肉的摊子人也算多,大约是快过年了,各家都想称点肉。卖粮食的也有人,卖其他东西的摊子上就人就少了。过了半个多小时,天光已经有些亮了,摊子上的大鱼出了一大半,围着也有人,但指指点点那条大花鲢,就是没人买。“小兄弟,你这花鲢太大,我买了也吃不下,能不能就卖给我个鱼头?”...

《最好的重生小说李龙李娟完结版》精彩片段


“这大花鲢咋卖?看个头得有十公斤吧?”

“这一条八块。”李龙笑着说道,“其他的大鱼,鲤鱼、五道黑、草鱼一条两块,鲢子一条一块五。”

有了昨天卖鱼的经验,这一次李龙拿的鱼个头都比较均匀,看着差不多大,也不容易起争执。

不少人看着那大鱼眼馋,但没人出价,倒是大鲤鱼很快就卖出了两条,有识货的把摊子仅有的三条五道黑挑走了。

然后看的人多,买的人少。李龙借机扫视了一眼,发现卖票卡的人还在,卖肉的摊子人也算多,大约是快过年了,各家都想称点肉。

卖粮食的也有人,卖其他东西的摊子上就人就少了。

过了半个多小时,天光已经有些亮了,摊子上的大鱼出了一大半,围着也有人,但指指点点那条大花鲢,就是没人买。

“小兄弟,你这花鲢太大,我买了也吃不下,能不能就卖给我个鱼头?”有人开了口,“反正鱼头也没啥肉,你两块钱卖给我?”

“那不行。”李龙急忙拒绝,和白鲢不同,花鲢的鱼头大,熬汤非常好,这人是欺负他不懂啊?“鱼头是好东西,你拿走了,别人光后面也不香了。当然,你要加钱也不是不可以,鱼头五块。”

这个大花鲢的鱼头就有三四公斤,李龙这要价也有些狠。

那人“嘁”了一声,没再出价。

又过了一会儿,又有人过来买走一条鲤鱼和一条鲢子,摊子上就只剩那大花鲢和两条重两公斤多的白鲢了。

看人开始散去,李龙知道这边差不多也就这样了。

县城人少,敢来黑市买东西的人更少。购买力市场就这么大,他想了想,干脆卷起鱼,提着就离开了。

来到马车边,对着正来回走着暖身子的陶大强说:

“走,去大肉食堂。”

一共卖了十七块五,李龙在大肉食堂买了六个肉包子,两个人边吃边往石城赶去。

陶大强边走边还有些犹豫:

“龙哥,不如就在县城找个家属院,和昨天那样卖吧?去石城,咱们两眼一摸黑……”

“不,就去石城。这边家属院都是有关系的,碰到有使坏心的,一个举报,那咱们连人带鱼就被抓了。

石城那边工厂多,工厂的家属院人家不管这个,而且工人有钱,买鱼容易,就是路远点儿。”

路的确远,等赶到石城的时候,已经快到十二点了。

李龙看着略微陌生,又有点熟悉的城市,只是暗中感慨一下,就牵着马车去了农机厂家属院。

农机厂这时候虽然同样是统购统销,但好像还会搞一些代工、修理之类的活,反正钱肯定是不缺的。

依然让陶大强把马车停在家属院外面,他背着尿素口袋就往里闯。

门卫是个老大爷,看着李龙往里闯,赶拦着他,李龙笑着说:

“大爷,我给我叔送些鱼……”

“鱼?”那大爷听说有鱼,眼睛一亮,“你这背的都是鱼?”

“哎。”李龙放下尿素口袋撑开让大爷看,“都是大鱼。”

“这么多?给谁家送的?卖我两条,这快过年了,没鱼可不好做年夜饭啊。”

“一条两块。”李龙一听,急忙顺杆爬,“鲢子便宜点儿,一块五。”

“这价……还行。”这个大爷心里也是乐开了花,其实已经很便宜了。虽然厂子里已经发了福利,但那冻在冰块里的带鱼,哪能跟这红头红尾的大鲤鱼比?

掏钱买了两条鲤鱼,老大爷揭穿了李龙:

“小伙子,你就是过来卖鱼的吧?行了,进去吧,别往楼里走就行。”

“谢谢大爷!”李龙嘴甜,急忙背起袋子往里走去。

家属院不大,两栋楼,每栋两个单元,院子里有几个小孩正在打老牛,看李龙进来有些好奇。

李龙有些后悔没带几个水果糖过来,不过眼下也只好硬哄了,他走到孩子跟前,摊开自己的口袋说: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吃鱼?我这里有大鱼,你们要想吃,回家告诉你们家里人,拿钱来买,这鱼便宜!”

小孩有半信半疑的,有一个小男孩突然喊了一声:

“我想吃,我去找我妈!”说完就窜进了楼道里。

其他的小孩有两个也跟了跑,剩下的不知道是家里不缺,还是对鱼不感兴趣,只是看了一眼,便继续玩了。

李龙就在那里等着,这时候有人从门外进来,李龙看是一个中年男的,他知道这年头基本上都是女人做饭,男的很少管厨房的事,便没上去招呼。

但那个男的却主动过来问:

“我听李大爷说,就是你在卖鱼?”

“是我。”李龙略有些警惕的看着这人。

“啥鱼我看看。”男人凑了过来。

李龙看这人大小是个干部,担心对方想要扣自己,不过想想以自己的年轻力壮,大不了不了鱼了,便撑开了口袋让他看。

“鱼不错,挺新鲜的。”那人抠了抠一条鱼的腮盖,“什么价?”

“鲢子一条一块五,其他一条两块。”李龙说道。

“这价挺高啊。”中年人说道,“前两天来卖鱼的,和你这差不多大吧,一条一块钱,你卖价高了。”

李龙嗤之以鼻,石城附近水源,就有条玛河,那里面冬天想砸冰窟窿逮鱼,一天不一定能逮着两三条。然后最近的水库距离城市四五十公里,比自己家还远,真要有人逮鱼到这里来卖,一条一块钱?三块钱都不太可能!

这人满嘴胡话啊!

不过他也不揭破,笑着说道:

“我这鱼一来是新鲜,昨天才抓的。二来这红头红尾的大鲤鱼少见,看着喜庆,过年做一盘放桌上多好。第三我挣的是辛苦钱,一米厚的冰砸开,得需要两三个小时,等鱼来还要半天,一天就抓不到几条鱼……”

“哟,还头头是道啊。”中年人没想到李龙讲的这么有条理,正惊讶着呢,有个孩子扯着妈妈的袖子下来,来到李龙边上:

“妈,我就吃这鱼!”

看到真有鱼,那个女人看了看,问道:

“鱼咋卖?”

“鲢子一块五,其他两块。”

“论公斤?这么贵?”

“论条。”

“那真便宜,给我来两条!”

行了,再次开张!


李家的李龙是个败家子,这在生产队里是公认的。

自家活不好好干,队里出工不好好出,别人家有什么事倒是热心的很。他哥李建国招呼不动,那些狐朋狗友,或者对象吴淑芬说一声,那干活跑得快得很。

也难怪陆家大嫂会跑来专门给梁月梅说这事情。

其实她未尝没有看热闹的想法。

以往梁月梅听到这话,通常都会埋怨小叔子一顿,但这一次梁月梅却替李龙开脱着:

“小龙这回是真的打算弄些木头回来。他有这心,我们肯定也是要支持的对吧。”

陆大嫂有些意外,梁月梅怎么转性了?

“你小叔子都被工厂给开除了,你们花出去的钱都抓瞎了,我看你还跟没事人一样啊。”顾家大嫂摇了摇头,“要是我,我早就骂去了!”

梁月梅一边纳着鞋底一边笑着说:

“谁还没有个犯错的时候?能改,有进步就行。我感觉小龙这一次变化挺大的,让开除了也算是好事,老人不是常说吃一堑长一智嘛。”

她心说,就李龙前天逮的呱呱鸡,昨天逮的那些鱼,真要卖钱,也不少了。

再说昨天去借马车,这事办得漂亮,压根不像以前的那个败家子。变化这么大,自己欣慰还来不及,还要说?

“大姐夫,大姐,我来了!”外面传来了一个招呼声,梁月梅一听,有些激动的站了起来应了一声:

“文玉,快进屋来!”说着过去开门。

来人是梁月梅的弟弟梁文玉。

他手里提着一袋子东西走了进来,把东西放在墙边上,摘下棉帽子,冲陆家大嫂笑笑,然后问梁月梅:

“我大姐夫呢?听说李龙回来了?他不干了?”

梁月梅倒是没想到事情传的这么快,有外人在,她也不好多说,点点头说道:

“嗯,你大姐夫在东屋忙着呢,你咋来了?”

“老爹老娘让我过来看看你们,带些东西过来。”梁文玉说道,“对了,娟和强强呢?”

“也在东屋,你过去看看吧。”梁月梅说道。

陆家大嫂其实想看看热闹的。梁文玉虽然年纪不大,但作为梁家长子是比较强势的。他一向看不上李龙,这事作为邻居的陆大嫂也有所耳闻。

但现在李家来客了,她也不好多呆,便起身和梁月梅招呼了一声,回家去了。

人走以后,梁文玉才说道:

“老爹让我带些白面,还有二十块钱。李龙回来,你们家的炭肯定不够烧,老爹的意思是先在队里买一些,熬过去再说……”

梁月梅听得出来,弟弟的话里有怨气,她笑着说道:

“不用了。李龙去山里拉木头了,今天就能回来。木头拉回来,我们家的柴火就够烧一冬了。对了,走,东屋看看去,你姐夫在整鱼呢,你回的时候带几条回去。”

“鱼?哪来的鱼?”梁文玉一听有鱼,眼睛放光。他所在的生产队在西南面,那里浇地用水是以前县打井连统一打的机井。

生产队地块小,没有海子也没有河之类的,吃不到鱼。李建国所在的生产队位置算是得天独厚,几乎有水的地方就有鱼,所以李建国经常给丈人家里送鱼,梁文玉吃的最多。

“李龙带着你姐夫去小海子里砸冰窟窿逮的,不少呢。”

“那怪受罪的吧!这么冷的天,也亏李龙能想出来。”梁文玉一边跟着姐姐去东屋一边说道,“他也就知道玩了。”

梁文玉对李龙有意见这事李建国和梁月梅都清楚,毕竟李龙以前是真的不成器。梁文玉和李龙年纪相仿,基本上已经可以在家里挑大梁了。而李龙还跟没长大的孩子一样,吊儿郎当,干啥啥不行,吃饭第一名。

进了东屋,梁文玉一看洗衣盆里的那么多鱼,大感意外:

“大姐夫,你们这鱼,整得也太多了吧!”

“文玉来了啊!”李建国正在剖鱼,李娟和李强两个在帮忙,看到梁月梅身后的梁文玉,都打着招呼。

“这鱼是小龙砸的冰窟窿搞得。我也没想到冬天砸两个冰窟窿能搞到这么多鱼,个头还这么大!小龙走的时候说,等回来要给你们送一些过去,对了还有两只呱呱鸡。”

“你说这是李龙整的?还有呱呱鸡?”梁文玉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了。

就那个啥事都干不成的李龙?

“是啊。”李建国看梁文玉的表情,有些想笑,又有些自豪,“这回虽然他被开除了,但变化很大。”

“大舅,呱呱鸡真是我叔逮的,好吃的很!”李强抹了一把鼻涕大声说着。

他和李娟不一样。李娟还记得自己得帮家里干活,李龙却不用。李强就记得小叔给自己烤老雀吃、逮呱呱鸡吃、逮鱼吃,还有那个好玩的糯米纸。

“好好。”梁文玉带着一肚子的疑问,蹲下来和李建国一起收拾。

一家人一起干活,速度快了不少,不到中午饭的时间鱼就已经收拾好了。

“文玉,你拿十条回去,冬天给老爹老娘炖鱼汤喝。”李建国说道,“等年前我们再整一回,到过年给你们再送过去。”

“十条——这一条可不小,我拿着可费劲。”梁文玉说是这么说,却没有拒绝。这些鱼光一公斤以上的就有三四十条,巴掌大的鲫鱼更多,他也就不客气了。

李建国把鱼放雪里冻上,然后一家人洗手到了西屋,梁文玉问道:

“大姐夫,李龙去山里拉木头了?那能行吗?山里那地方人少又没啥好路,不能成吧?”

“他说他一个工友是清水河公社的,就在山边上住。”李建国坐在炕头上卷了一根莫合烟,狠狠抽了一口,感觉缓过来了后才说道:

“小龙这次回来变化挺大,这事他自己去借的马车,计划的好好的,那就由着他折腾去吧。反正冬天也没啥事。”

“行吧,可惜了那工作了。”梁文玉叹了口气,其实他也挺想去乌城工作的,只是作为家里的老大,自然是要呆在父母身上。就是觉得那工作可惜了。

“也没啥可惜的。”李建国笑笑,“一个工作的机会,能换来小龙吃到教训也行了。”

“他没了工作,他对象能行?”梁文玉又问道。

“吹了。”李建国摇了摇头,“队上传开了,说他让人家开除了,那丫头过来给小龙说不能成了。不成就不成吧,后面再说,不急。”

李建国对自己的弟弟还是挺有信心的。

当然,队里的人并不这么想。就这一天的时间,队里已经传开了,李家的败家子出了工分钱借了队里的马车去山里拉木头。

不少人都在等着看李龙的笑话。


“那咱们就分手吧。”李龙说道,“我不连累你,你也可以对外说我们两分手,没有关系了。”

李龙的表情很平静,这让吴淑芬觉得很不解也很意外,她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这太不像是李龙的性格了。按李龙的脾气,不应该纠缠自己,哀求自己不要分手吗?

怎么回事,难道这一次他去乌城有了新的对象?

上个月回来见面的时候,吴淑芬记得自己只是略微表示了一下这么长时间不见的不满,李龙就立刻掏工资去公社门市部买了头花来哄自己。

怎么这一次,他表现的这么平淡?

不过吴淑花也是有自尊的,她听着李龙这么说,虽然心里有些想不通,但当着李建国和李娟、李强的面,她也不可能去和李龙说不分,所以吴淑芬忍着不看那呱呱鸡,一脸严肃的对李龙说:

“那就分手吧,你以后也别对人说是我的对象!”

说完扭头就往外走去,步子很大,很快就消失在房子后面。

“小龙,没事吧?”李建国看着李龙,觉得弟弟今天有些奇怪。

“没事,大哥。咱们得把呱呱鸡放屋子里,等化了之后,好拔毛。”

“行。”李建国也不好多问,和李龙一起提着呱呱鸡进了屋。

李强和李娟两个耳朵冻的通红,使劲的揉搓着,他们对小叔和别人分手并没有什么感觉,只是看着呱呱鸡的目光还是很兴奋。

“真有五只啊。”梁月梅也很开心。家养的猪成了迷信猪,这个冬天不好过。现在小叔子逮到了呱呱鸡,虽然不说能解决多大的问题,但至少儿子女儿能吃上肉了。

这年头,能吃顿肉真的是很难得的。

“嗯,其实有十几只。不过逮了五只后,其他的被惊动了。”李龙说道,“天太晚,一惊动后就不好追了。”

“五只也不少了。”李建国说道,“雪这么大,呱呱鸡可不好抓。咱们队上就没几家吃过,今天中午咱们就做。”

“做几只?”梁月梅把锅里的咸菜盛了出来,把锅从炉子上端下后,用熥好的玉米饼子在锅里擦了擦,把里面都抹了干净。

粘着菜油和咸菜渣的玉米饼子让梁月梅分成两半,李娟和李强一人一半,两个人一个手接着玉米渣一个手拿着吃,不过目光还是在盯着呱呱鸡。

李建国的目光看向了李龙。呱呱鸡是李龙逮的,他最有发言权。

“做两只吧。”李龙想了想说,“两只收拾出来拿给娟她外爷那里去,剩下一只留着备用,哥,嫂子,你们看怎么样?”

李建国和梁月梅两个人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目光中的惊讶和意外。

李娟的外爷就是外公,梁月梅的父亲,李建国的老丈人家里。以前李龙有啥好事是从来不会想着梁家的。

这是彻底的长大了?

李建国再联系起先前李龙和吴淑芬说的那些话,觉得太不可思议了。

“那就这么着。”他说道,“呆会儿吃过饭我们就收拾。”

饭菜上桌,李龙等李建国坐好拿筷子的时候,才动手。

这咸菜,他真的是想了好久了。

上一世一直到大哥李建国意外去世前,他都在哥嫂家里吃饭,冬天的咸菜是必不可少的。哪怕后来日子富裕了,每年冬天也是必腌一缸咸菜的。

只是等李建国因为李龙摔死后,梁月梅视李龙为仇人,就不再让他在家里吃饭。李龙晃荡着到四十多岁,才娶了一个二婚带孩子的女人。

两个人搭伙过日子,那女人虽然也腌咸菜,但味道却远不如梁月梅腌的。

大口吃着咸菜,就着馒头,李龙心里百感交集。

重活一世,他一定要活出个样儿来。也一定要避免上一世的悲剧重演!

吃过饭,梁月梅烧水烫鸡毛,李强和李娟两个则从呱呱鸡身上挑着好看的毛,准备收集起来扎毽子——这年头,谁家里都有一些铜钱,大部分的用途就是来扎毽子。

看着两个人挑着好看的鸡毛,李龙突然想到自己的大哥说过十几年前他跟着生产队拖拉机犁地的时候,犁出一个庙的钱窖,挖出一大堆铜钱来,和其他人一起卖了几百块钱。

那可是六几年的几百块钱啊,那时候一公斤铜才一块钱,而据李建国说,当时铜钱的数量很多,不过绝大多数都已经锈成渣了。

等天热了,有空去那里看看,说不定能捡点漏呢。

这年头没有动物保护法,这些已经被犁出来的钱窖也不在保护之列,倒是可以看看。

不过是以后的事情了。

毕竟两世为人,现在的李龙眼界开阔得很。山里的宝贝多了去了,鹿茸、鹿角、鹿鞭、贝母等等,不光国营药店收,私人也有人收购,价格都不低。

而且这年头每年基干民兵集训三五个月,枪是直接发到手里的。到了秋天为了护秋,靠近山区的村镇还会组织民兵上山集中打一次野猪。有枪在手,山里的好东西,那不是手到擒来吗?

上一世李龙是扎扎实实的参与了基干民兵集训的。在九几年枪收归县武装部之前,每年入冬时的民兵比武,李龙的射击成绩在全队都是排得上号的。

不说是神枪手,至少打个野猪是没问题的。

思绪飘飞,直到李建国喊着他打下手开剥呱呱鸡的时候才回过神来。

呱呱鸡看着挺大,但去了毛和内脏,基本上不到半公斤。鸡胗子是要留下来的,心和肝也是,这是炒鸡杂的主要原料。

李建国还专门把鸡内金剥出来——呱呱鸡也是有那一层黄皮的。剥下来后放在火墙上焙干,等收集起来碾碎了,就是治小孩脾胃不好的良药。

五只鸡很快就收拾好,梁月梅把两只鸡拿去放案板上准备剁了。李建国则把两只包起来放外面冻上准备等有空带到梁家去,剩下的一只则挂到闲房子,备用。

收拾完之后,李龙对李建国说:

“大哥,我打算明天借队里的马车,去山里拉点木头回来。”

“不去!”李建国听了瞪着他,对李龙的话十分意外,也有些抗拒:“现在那么冷,山里的路都不一定通,人生地不熟的,你怎么去?去了能干啥?别木头没拉上,人丢山里就麻烦了!”

李龙胸有成竹的说道:

“我在食品厂里一个同事家就在清水河公社。那里已经在山边上了,他和我一起回来的,这一次我去找他,他带我进山。我早早出发,争取当天就赶回来——”

看着李龙坚定的目光,李建国犹豫了。


李龙赶着马车离开黑市的时候,陶大勇和陶大强两个一起往小海子赶过去。而他们的父亲陶建设则在家里做爬犁。

一切都是有迹可寻,他们只需要照着李龙所做的那些事情接着做就是了。

感觉没有丝毫的难度。

甚至到了小海子,陶大勇都没另外砸冰窟窿,就用的是李龙他们敲出来的冰窟窿。结果一个多小时过去,才捞了不到十公斤的鱼。

陶大勇干脆又去找了王家的那个冰窟窿,不过王家几个人半个小时后赶了过来,然后把他赶了回来。

陶大强劝陶大勇:

“哥,要不咱们自己砸冰窟窿吧。这个冰窟窿里鱼捞多了,鱼不来了。”

“鱼哪有那么聪明?”陶大勇不以为然,“就在这里来回捞就是了,一天怎么也能捞个三五十公斤。”

三五十公斤鱼就很多了。陶大勇觉得自己也不贪,一公斤鱼就算卖五毛钱,也能卖个十几二几十块钱——他已经从大强那里知道李龙卖鱼的价了。

大鱼两块,小鱼归堆,那多方便。

原来挣钱这么简单!

两个人中午饭都没回,是陶建设拉着爬犁送来的苞谷面饼子,吃完饼子,父子三口接着干,一直到天黑,捞了不到四十公斤的鱼。

回到家后,按陶大强的意思,把那些特别小的,一公斤以下的鲤鱼鲢鱼都放在家里,陶大勇却不愿意:

“这拿到县里去,多少都能卖个钱,留下干啥?咱要吃鱼,再去冰窟窿里捞就是了。”

他忘记了,那抄网都是向别人借的。

鱼身上有火,的确容易让人忘形,陶大勇说话的时候,脑子里已经在想着自己挣到了大钱,买了自行车,在队里,在老婆面前,在丈母娘家里昂首挺胸的样子。

因此,第二天他早早就爬起来,烧了苞谷面糊糊,热了咸菜和饼子,着急忙慌的扒拉两口,就往父亲院子里跑,然后催着大强赶紧吃饭,一起去县里的黑市。

他们到黑市的时候,天还没亮,这里正热闹着,陶大勇把摊子一摆开,立刻就吸引了一些人过来。

他在知道李龙卖的鱼价格后,暗暗决定把价格压下来,这样卖得快!

所以当他说出“大鱼一块五,小鱼二十条一块钱”的时候,原本还犹豫的几个人立刻开始挑起鱼来。

没过半个小时,陶大勇就到手了十块五毛钱,他得意极了!

早知道钱这么好挣,他早就来了!

陶大强原本想着在远处等着,但陶大勇看到摊子上鱼卖掉了一半,急忙招手让陶大强过来补鱼。

陶大强过来后,陶大勇还批评他:

“你怕啥?你没看其他人都没管吗?现在放开了,没人管!”

他们现在还不知道顾二毛被抓的事情。

天快亮的时候,旁边的人都开始收摊,这些人大都知道昨天联防队员过来抓人的事情,很默契的并没有提,怕引起那些买东西的人的注意。

看到许多人收摊,陶大强感觉不妙,他发现有些人东西才卖一半就收了,便提醒陶大勇:

“哥,那些人都收摊了,咱们也收吧?”

“收啥!”陶大勇刚收了一块钱,美滋滋的数着,“这一会儿,就挣了十六块五了,没想到这么来钱,再卖一会儿,现在鱼才卖了一半多……”

陶大强总感觉不对劲,他提高着警惕。

果然,不到十几分钟,黑市西边开始乱了起来,有人喊着:

“别跑!再跑抓你们了!”

结果这一喊,更乱了!

陶大强个子高,他看到两个戴着红袖标的人正在抓人,吓了一跳,扭头急忙对他哥说:

“哥,有人来收摊子了!快走!”

现在黑市一共就剩下十几个摊子,那些其他摊主虽然没走,但大都有准备,一看有人来抓,摊子一收立刻就往小巷子跑去。

陶大勇刚才的自信现在全都没有了,惊惶失措着收拾着摊子,还喊着陶大强:

“你快帮着把鱼往爬犁上装啊!”

“装啥?爬犁都别要了!”陶大强记得李龙的话,拉着他哥就要跑,陶大勇却舍不得那些鱼和那个爬犁,非要拉着,然后被人群一冲,两个人就被冲散了。

等陶大强从小巷子窜出来的时候,已经看不到哥哥的身影了。

他自然不知道,陶大勇拽着爬犁,虽然他个头只有一米六几,比弟弟矮一头,但爬犁却是个大目标,立刻就被联防队员盯着,然后跑着抓住了。

这时候他再想丢掉爬犁跑,已经晚了,和其他三四个摊主一起,被抓走了。

陶大强在县城没找到哥哥,只好失魂落魄的往回走。

等他知道哥哥被抓,罚款五十的时候,天已经亮了。

……

李龙深吸了一口气,有些紧张,然后扭头看着哈里木。

哈里木也在看着他,然后举起了五根手指。

李龙明白,这是先前说好的,数五个数后,开枪。

转过头来,通过准星缺口看到那些野猪已经安静下来,不时哼哼着拱着雪地里的草根和落下去的野果松塔啥的在吃着。

他再次将那只母野猪套进准星圈里,按照许成军曾经教的方法,瞄准,抠动扳机!

“砰!”

“砰!”

清脆的枪声几乎不分先后响了起来。

李龙根本没有管打中没有,枪口略调,瞄向了早就计划好的下一头小野猪,然后抠动了扳机。

七八十米的距离,两枪过后,还幸存的野猪已经四散奔逃,李龙看着那头最大的野猪正向着这边冲了过来,吓了一跳,他急忙瞄准,对着对方来了一枪!

枪响,野猪倒下——他这才感觉,不知道因为紧张还是激动,身上已经出汗了。

哈里木端起枪站了起来,笑着说道:

“好了,两头野猪,真不错!”

说着便往山下野猪的地方走过去。

李龙是清楚的看到了那头最大的野猪身上冒出不止一个血口子,没一会儿,血地里就洇了一大片红色。

他这才反应过来,哈里木最先打的应该就是这头了。擒贼擒王,大约就是这个意思。搞定这个野猪头儿,剩下的野猪短时间里就不成气候了。

然后李龙看向自己瞄的第一头野猪,此刻正躺在刚才它拱着的地方,偶尔抽搐一下,还没死透。

李龙笑了。


李龙三人提着兔子回到家的时候,梁月梅已经把所有的饭做好了,摆在桌上,等他们回来。

李建国也清醒了,洗漱了后正在院子里等着他们。

“大哥,头还晕不晕?”李龙提着袋子笑着问。

昨天李建国高兴,半公斤的古城大曲他一个人喝了一瓶半,喝的时候高兴,喝完送走人就晕了,从下午一直睡到了今天早上。

“不晕了,”李建国难得有的点脸红,他岔开话题:“你们逮了几个兔子?”

“五个!”李强高声喊着,“爸,五个兔子!有两个活的,有一个还想蹬我叔,让我叔一下子砸地上,摔死了!我亲眼看的!”

“好好好,去洗手准备吃饭。”李建国现在觉得送弟弟去乌城上班真是个英明的决定,去了一趟虽然被开除了,但回来的弟弟却像脱胎换骨一样,啥啥都会不说,性格还有了变化,成熟多了。

吃过早饭,李建国和李龙一起处理兔子,边剥皮他边问李龙:

“小龙,接下来消停几天吧?陶大勇、顾二毛都被抓了,虽然放出来了,但丢人不说,还罚款,咱可不能进去啊!”

“哥,你放心,我不去黑市卖东西了,那地方买的人太少。”李龙把自己的计划说出来,“我打算先去乌城。这一趟我拿回来两块玉石,在县里问了,乌城有人收,说不定能卖个几百块钱。

等回来,我打算再逮鱼去石城卖。那边的工厂家属院买鱼的人多,马上过年了,鱼好卖,挣上一波钱,等开春……”

他放低了声音说:

“大哥,我听说开春要分地了,到时队里的东西也要分,咱得早做准备,拖拉机咱搞不到,搞个马车啥的,至少运东西方便啊!”

“你说是真的?”李建国听这消息立刻就激动了,“真要分地?”

“真的。我在乌城就听说了,内地好多省份都分了,咱们这边这一次也要分,不过第一次可能就一个人分两亩地……”

“两亩也行啊!”李建国是种田能手,“好好种也能打个几百斤麦子,苞米就更多了,种好了能上千!就算除去交公粮的,剩下的麦子磨面也够家里吃了……”

娃娃在长身体的时候,能天天吃到细粮,这年头哪个当父母的没这样期盼过?

真要成真了吗?

“所以啊,这光靠人背着借别人的车也不行啊,得有自己的。”李龙趁机说道,“时间不等人,趁现在我就得多攒些钱……”

“那也不能你一个人。”李建国说道,“我和你一块去,也能有个照应。”

“大哥,你不能去。真有啥事,家里得留一个。”李龙急忙摆手,“我尽量小心,要是真出啥事,那我还得等你把我弄出来。”

“去你的,说啥呢。”李建国拍了李龙一把,“那就小心些……逮鱼我和你一起去。”

“好,那呆会儿我们去砸冰窟窿,今天逮一些,明天我先去乌城,等回来再逮一些后,我就去卖鱼。后面还要进山一趟……”

李龙发现自己的行程安排的满满的。

不过这样也好,有事干就有钱挣,总比队里大多数青年呆在家里闲极无聊东家长西家短好。

两个人一会儿就把兔子皮扒完——兔子皮非常好剥,脖子上割开,用手硬撕就成,直接就能把整张皮撕下来。

皮子被李建国绷展了放在闲房子钉好,能卖就卖,不能卖就做皮手套了。

处理内脏的时候,院子里有人过来,推门进来的是队里的白发展,四十岁,这是这两年才过来的外来户,看到李建国,笑着说道:

“强强他爸,我听说能拿子弹换肉……”

“能换,五发子弹一公斤肉。”李建国笑着说,“不过这野猪肉和家猪肉可不一样……”

“那我知道,我以前山里打过猎,吃过。”白发展笑了,“我换五公斤的。”

大手笔,李龙站起来,接过子弹过去切肉,边拿刀边问:

“白大哥,你要哪里的肉?”

杆秤是借队里的,还没还,正好现在用上。

“排骨,能不能多切些?”

“没问题。”李龙给他划了六公斤——这是会吃的。不过这年头带骨头的大家都不是很喜欢,所以多切些没毛病,然后用细铁丝给穿好递过去。

白发展看着兔子,知道李龙套的,笑着夸了一下李龙能干,提着肉又聊了几句便离开了。

上午陆陆续续又来了七八个人换肉买肉,都是两三公斤的那种,有尝鲜的,有是家里没养猪,打算弄点肉过年吃的。

有拿钱的,那就是一块钱一公斤,有拿子弹换的,李龙最后算下来,自己换来了一百多发子弹!

这可不少了啊!

十二点的时候,李建国和李龙一起,带着李娟和李强带着工具去了小海子。

按他们的想法,要再打两个冰窟窿,等打通后,这边等冰窟窿里来鱼,那边拿抄网在老窟窿里捞鱼。

到了小海子,李龙惊讶的发现,竟然没有人。

他想想也就明白了,大约是陶大勇和顾二毛被抓,所以队里的人害怕了。毕竟投入产出比不正常,卖鱼的钱不够罚款的,还丢人,谁敢再去?

肯定不是没人想过去石城卖鱼,但这时候绝大多数农民就算到了石城,找不到家属院,找到了也不一定敢张那个口。

这时代,能迈出第一步第二步的,早早的就成了万元户、吃到了改革大潮的第一口红利。

李建国让李娟和李强两个去收拾毛苇子,他和李龙两个人一个人负责一个冰窟窿。

李龙铲掉苇丛边上冰面上的积雪,然后拿十字镐开始在冰上敲了起来。

感觉冰面又硬实了不少,手震的发麻。不过小窟窿一敲开后,后面再凿就容易一些了。现在他无比怀念上一世那种电动冰钻,根本不需要用力,启动后一阵旋转,冰窟窿就出来了。

足足敲了近一个小时,一个不规则的冰窟窿才被敲了出来。

李龙拿铁锹把涌出来的水面上的碎冰去掉,看大哥李建国那边已经用抄网在老冰窟窿里捞上鱼了。

显然,他的冰窟窿已经砸完了。

李龙放下工具过去帮忙,然后就看到生产队的方向走过来一个大个子。

陶大强?

他过来干嘛?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