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臣对大明忠心耿耿,对长孙殿下忠心耿耿,您一直是看在眼里的,您将臣从汉中提拔进京,长孙殿下重用臣,信任臣,您和长孙殿下对臣就有知遇之恩,臣更不可能有谋逆之心!”
……
朱祁钰听完这三个儒生表忠心的话只想大笑,他没搭理这三个儒生,而是看向朱元璋。
“爷爷,您看,这就是您给朱允炆选的三个老师啊,难怪朱允炆一点主见,一点魄力,一点能力都没有。
我不过是随口说了几句,您给朱允炆选的三个老师就吓成这样,我说到君弱臣强,臣便有不臣之心,举了董卓、曹操、王莽为例,他们甚至都不知道拿诸葛亮来反驳我。
他们也不会说董卓、曹操和王莽之所以可以架空皇权甚至篡位,是因为这三人都手握重兵,而黄子澄和方孝孺都是纯得不能再纯的儒生,自然手无兵权,就只有一个齐泰出任了兵部主事,却也不能调兵,他们手中的底牌完全和董卓曹操王莽不一样,又如何能和董卓曹操王莽一般。
《资治通鉴》不是爷爷给爹和朱允炆挑的储君教材?我看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却像是没仔细看过《资治通鉴》的样子,根本不知道拿历史典故来反驳我,他们又如何能教得好朱允炆?
他们没教好朱允炆,他们教不好朱允炆,事实就摆在那里,您看朱允炆那个样子,像是学会了做君王的样子吗?”朱祁钰再次指着脸上挂着泪花的朱允炆,这一次,他问的是朱元璋。
却是问给满朝文武听的。
他这番话,把黄子澄、齐泰、方孝孺和朱允炆捆绑在一块,一并打击了。
最后这个问题也这么水灵灵甩过来。
朱元璋神色很复杂,做了二十多年皇帝,已经学会喜怒不形于色的他,可此时脸上跟个调色盘一样,表情管理完全失控了。
有失望,有愤怒,有烦躁……
也不知道他是对自己齐泰、黄子澄和方孝孺这三个他挑选出来的储君班底失望愤怒。
还是对朱允炆这个扶不起的储君失望愤怒。
还是对朱允熥这个现在在“挟天子以令群臣”的逆孙失望愤怒。
不过如果有人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他每次看向朱祁钰,都没有流露出任何一丝失望,哪怕再愤怒,也没有失望。
朱祁钰就没指望朱元璋回答他,这对朱元璋来讲就是一个很打脸的问题,不管怎么回答,都会让老朱自己下不来台。
朱祁钰转身看向满朝文武。
“众卿,孤问你们,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被选来辅佐和教育储君的,你们服,还是不服。”
“不服!”淮西武将一起回答,他们也不思考,反正不管朱祁钰问什么,他们都支持就对了。
而除了朱元璋给朱允炆挑选的班底之外,其余的文官也说黄子澄和齐泰、方孝孺对朱允炆的教育不够用心。
除了因为他们看到这三个人确实像是没看过《资治通鉴》的客观事实之外,多少还带了一些私人恩怨。
朱元璋太过重视朱允炆,因此他给朱允炆挑选的班底也很是重视,在朝堂之上,朱允炆的班底地位就是比别的官员要高,这早就让很多文官不满了。
凭什么,同样是文官,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就是一副最强天子门生的样子,而他们,地位不如朱允炆的班底不说,在朱元璋手底下做事,又见识过胡惟庸案后,总害怕自己哪天小命不保,成日战战兢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