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填料的时候不能装太满,最多装二分之一的量,发酵时间也不能太长,最好发酵两三天后就开始使用,后面边发酵边使用,否则容易内部压力过大,然后爆开。
嗯,那场面请参考抽粪车爆了之后的状况,但凡经历过一次的人都会毕生难忘。
华国西北,某农作物研究基地。
一小块室内实验田上,两名中年研究员正在做记录。这里的光照很昏暗,是故意模拟的外界环境,他们的目的就是培养出对光照需求少的主食类作物。
地里的植株看起来不太精神的样子,大部分叶片都已经枯黄掉落,但这正是这种植物成熟的标志。
其中一个研究员这时终于记录完,搁了笔,说道:“差不多了,可以采摘了。”
另一人有些疑虑,“这才一个半月,太早了吧,正常都是2-3个月才能彻底成熟。”
“我们培育的就是早熟品种,你看这叶片都枯萎的差不多了,先挖几个出来看看吧。”
“也行,多做几个对照组。”
两人叫来了几个助手开始挖地,挖地用的不是平时用的那种大锄头,而是一个个的小铲子,有点像家庭园艺用的花艺铲,小小巧巧的,跟玩具似的,为了就是不伤及土地里的果实。
收了约莫有上百株,每株植物的根部都有两三个手掌大小的黄澄澄果实,竟然是土豆。
拿起一个土豆过了秤,竟然有惊人的两斤半,也就是说这个品种的土豆一株就能有七八斤的收获,再加上一个半月的生长期,一个人只要种上十株土豆并形成有效循环,就能保证天天吃饱。
这个收获实在惊人,就算家庭种植可能没有实验室的优厚条件,但是只要一株的收获能达到五斤以上,饿死人这种事情就不太会发生。
拿着土豆去实验室做成分测量,新型土豆的营养价值和旧品种的土豆区别不大,唯独淀粉含量会低上一些,口感上大概率不会是粉粉糯糯的,而是脆脆的口感。
两名研究员对视一眼,都清楚了事情的重要性,赶紧回到办公室里将情况上报。
自末世前三个月开始,这个研究所就按上级命令抽调大部分人员专门培育新型土豆,培育的条件极其苛刻,又是光照不足,又是空气和土壤湿度过大,简直是叠满了debuff,中间不知道失败了多少回,现在终于可以交出完美的答卷了。
一周后,新型土豆种子分发到了每个人的手中,一人只有一个,按照芽眼切割后能种六七株的样子,种植两轮后就能形成主食的接续。
张甜甜把新型土豆来回打量了个遍,除了比平时吃的土豆大了不止两圈外,无论是颜色还是质感都没有太大区别,也不知道研究人员到底是怎么培育的,这土豆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把切块的土豆在草木灰里滚了两圈,确保切口都能被草木灰包裹住,这一步是为了给伤口消毒,促进其发芽。
按照官方的种植指导意见,植株的种植间隔应在20公分以上,土壤深度30公分以上,种植之前要埋入生物肥料,一轮种植完后要给土地追肥,否则都会严重影响土豆的产量。
张家的阳光房用的都是长度大约半米的种植盆,一个盆里种两颗刚刚好,四个土豆切出来的芽眼都种下去,刚刚好占满一整个种植架,等以后种子变多了,可以再腾一个种植架出来专门种植,毕竟没有哪个华国人可以抵抗主食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