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高炽朱高煦的女频言情小说《朱棣假死?那朕可就要征伐天下了!朱高炽朱高煦前文+后续》,由网络作家“濂西”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朱棣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对于朱高炽,朱棣是真的一点都不喜欢。他本身就是武将出身,十分看重孩子的行军作战的能力。对于体能的要求很高,朱高炽就是一个大胖子,显然他达不到朱棣的要求。反而是朱高煦,可以陪着朱棣打仗,训练,摔跤等等。这种长期陪伴之下,朱高煦的军事才能和部下的认可也是十分高的。朱棣更喜欢朱高煦这一点,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朱棣不止一次想要废除太子的位置,不过,一直都有人劝朱棣。说朱高炽虽然是不如朱高煦,可是他并没有什么过错,朝堂上面也没有什么意见,每次出征军粮的补给,以及朝中大小事务,也都没有出现什么披露。这种也是一种能力。开疆拓土不行,守成足以。加上,朱高炽是嫡长子,曾经也有守卫北平之功,如果无过而废太子,恐怕天下不会愿意啊。...
《朱棣假死?那朕可就要征伐天下了!朱高炽朱高煦前文+后续》精彩片段
朱棣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对于朱高炽,朱棣是真的一点都不喜欢。
他本身就是武将出身,十分看重孩子的行军作战的能力。
对于体能的要求很高,朱高炽就是一个大胖子,显然他达不到朱棣的要求。
反而是朱高煦,可以陪着朱棣打仗,训练,摔跤等等。
这种长期陪伴之下,朱高煦的军事才能和部下的认可也是十分高的。
朱棣更喜欢朱高煦这一点,全天下的人都知道。
朱棣不止一次想要废除太子的位置,不过,一直都有人劝朱棣。
说朱高炽虽然是不如朱高煦,可是他并没有什么过错,朝堂上面也没有什么意见,每次出征军粮的补给,以及朝中大小事务,也都没有出现什么披露。
这种也是一种能力。
开疆拓土不行,守成足以。
加上,朱高炽是嫡长子,曾经也有守卫北平之功,如果无过而废太子,恐怕天下不会愿意啊。
朱棣也就没有马上废除太子。
可是时间越拖越久,朱高炽和朱高煦的区别越来越大。
就军功这一块,朱高煦远远的超过朱高炽,他已经有当太子的资本了。
只是朱棣的这种心理想法,依然是没有得到朝中多数大臣的支持。
这些人反而是更加倾向于投于太子门下,形成太子一党。
而朱高煦这边的,大多数都是跟着他打仗的武将。
这样就导致双方都失衡。
朱高炽文官支持得多,守成有余。
朱高煦武将支持者多,扫清漠北,开疆拓土需要。
朱棣在选择接班人的事情上,就要做好未来的打算。
这也的确让人烦躁。
朱棣实在是想不明白,姚广孝等肱骨之臣也是各执一词。
所以,他干脆想出假死这个主意,看看到底谁更胜一筹。
看看皇位到底会花落谁家。
也可以就势看看这些朝中大臣们的真实面目。
朱棣做事果决,行事突然,他想好了之后,只通知了几个得立的大臣,就展开了计划。
此事,终于是成了。
他金蝉脱壳般的假死成功。
“咕咕咕咕~”
朱棣的肚子响个不停,他假死的这么长时间,一直都没有进食。
现在又去乱思乱想的一阵,更加饿极。
陈太医马上反应过来。
“陛下,这种情况切忌荤腥,只可熬点药粥流食,微臣已经备好,非要等陛下有食欲方可进食!”
朱棣点了点头。
“拿来吧!朕饿了!”
不一会儿,陈太医端来了一碗热度适宜的药粥。
陈太医长期随军出征,已经十分了解朱棣的口味了。
朱棣闻着这药粥,眉头一皱,心中苦涩,但现在饿极了,他也不去计较了。
端过碗来就开始狼吞虎咽起来。
药粥味道口感稍微差了点,但效果倒是不错。
吃下肚,就感觉一股热流充斥全身,脸上也跟着红润起来。
原本有些虚弱无力的身体,现在又恢复了往日的雄风。
现在说起话来,那也是中气十足。
“胖子也实在是太不着调了点,他怎么说也是太子,如今状况和李世民何其相似,他不是也饱读诗书吗?就真的不怕朱高煦给他来个玄武门之变吗?
这点城府都没有,也不知道安插人手了解前线情况!
到了现在,朝中大臣还是未知,就连徐辉祖这个老将都丝毫没有行动,他们有什么用?”
他的声音威严无比,每一字都重重地敲打在众人的心上。
这个问题已经十分的明显了。
就像是一把出鞘的利剑。
直接指向了徐家徐辉祖。
徐辉祖是谁?
徐达的长子,徐妙云的弟弟,朱高炽他们三兄弟的亲舅舅。
朱棣虽然是不重用他,可是在这种皇位之争的情况下,他的身份格外重要。
他说话可谓举足轻重。
如今他假死了,那么朱高煦一定会去争取徐辉祖的支持。
而现在朱棣依然没有徐辉祖任何的行动信息。
这让他有些怀疑。
怀疑徐辉祖按兵不动是有什么情况。
朱棣的话,没有人敢去接。
帝王的猜忌是可以杀人的,徐家乃是皇亲,徐娘娘的本家,在大明有绝对的话语权。
他们要是说错了什么话,背后的徐家一定不会放过他们。
朱棣见没有人回答,心中更加觉得烦躁。
他开始怀念以前敢于进言的铁铉。
宁死不屈的方孝孺。
胡乱猜测帝王心思的解缙了。
这些人却都被他杀了。
现在他老了,想听一些忠言,却找不到人了。
要说起来,还有一个。
于谦。
此人因为直言,激怒了他,被罚在他军中养马。
此时此刻,他倒是觉得这种敢于触帝王霉头的人,是十分难得了。
现在,看着这些心腹之人都不说话,连和尚都不愿意说两句。
朱棣感觉无趣极了,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
有劲也使不出。
“行了,你们也辛苦了,好生回去休息吧,有什么话明天再说!”
他挥挥手,像是驱走这些烦恼。
“对了,樊忠、秦放你们两人一定要牢牢握住手中的兵权。
只要兵权在手,就随便他们去闹也无妨。
大明的天,还是朕的。”
朱棣的眼神变得无比的坚定。
他是什么狠人,是手握三百亲兵起家,发起靖难,成功坐上皇位的人。
他知道兵不在多在精。
他身边的这些禁军,那都是以一当百的存在。
还有朱棣自身的统帅实力,这就是他的绝对底气。
“是,陛下!”
樊忠和秦放应声答道。
声音洪亮。
姚广孝却在此丝毫没有挪动脚步。
他对于有个事情一直不解,在心中盘旋很久了。
他双手合掌,神色凝重。
“陛下,贫僧有一处疑惑!”
朱棣点了点头,道:“和尚,有事就说。”
朱棣还有些好奇,怪不得刚才他一直心不在焉,原来是有事情要问。
有事情搞不明白。
“陛下,此次假死,三位皇子必然开启皇位之争,太子若是输了,其余皇子成功了,陛下重新回归后,是不是要改立太子?
另外,陛下是不是有心帮助汉王?
眼下,汉王主掌大军指挥权,必会召集我等前去,拉我等入伙,我等应当如何应对?”
姚广孝的话,还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本来都准备离开的几个人,纷纷停下来了脚步。
他们看向朱棣,眼中露出复杂的神色。
“的确,汉王已经召集过武将们了,下一步肯定是我等在陛下身边的人,我等应该如何?”
朱棣听着,点了点头,微微闭上眼睛,轻轻地叹了口气
脸上露出一丝疲惫和坚毅。
“朕的大明,需要的是一个雄主。
朕老了,打不了几年仗了,可这北方之患,十几二十年就会卷土重来一次。
现在朕的太子,玩物丧志,他要是当了皇帝,必然是一个被臣子蒙蔽的昏君。
朕的江山,怎么可能交到一个昏君的手里?”
朱棣的语气带着坚决。
“朕是看好朱高煦,可朝中臣子多有意见。
老三朱高燧也不差。”
“其实这三个儿子都是朕的儿子,也是仅有的儿子。
谁当皇帝都可以。
只要大明江山能够一直繁荣下去,百姓能够过上好日子就行了。
可是朝中的人不懂朕的意思。
既然如此,那就干脆让他们来一场较量,等结果出来,到时候朕倒是可以看看,谁还有意见?
至于你们,朱高煦召见你们,你们就见机行事吧,不可透露朕假死的情况!”
朱棣此话算是回答了他们的不解。
姚广孝等人也只得遵从,他们知道事已至此,劝说也无济于事了。
“遵旨,臣等告退!”
“太子殿下,金陵城那边最新消息到了!”东厂的暗哨太监急急忙忙地来到了朱高炽的殿内。
“说吧!”
朱高炽在自己的殿内,每日不停地做着有氧运动。
减肥对于他来说,尤为重要。
历史上,朱高炽就是胖死的,因为肥胖,一大堆并发症,加上近女色,导致他皇帝连一年都没有当到。
现在的朱高炽掌握权力发展实力是一方面,保证自己能够活下去,洁身自好,自律健康才更重要的。
不然生命没有了,再多的东西还不是又给到了后代,给到了朱瞻基?
想起朱瞻基,朱高炽就又有些思量了。
朱瞻基号称是六边形战士,可是他也是短命鬼啊,他短命了没有关系。
可他的后代,大明留学战神朱祁镇可就麻烦了,把几代人的基业都全部给毁掉了。
想到这里,朱高炽知道寿命对于他来说有多重要。
因此,他几乎是每天都在自律的锻炼,和其余的穿越者相比,他对于女色都是保留逐渐远离的态度,根本不会夜夜笙歌,不作死就不会死。
一切都等着他瘦下来了,完全健康了,强壮了,到时候要什么女人没有?
有了这种觉悟后,朱高炽很自律,甚至于还亲自在东宫的农田里面劳作,为的就是打造一个良好的身体。
而对于其他人来说,这太子就是有大病的,不务正业的。
经过了长时间的自律和禁欲,他的身体也变得好了许多。
每日都是精神健硕。
运动了一阵之后,都没有怎么喘气了,这肺活量提升得也不少。
他擦了擦脸上的汗珠,看着来人,让他汇报。
“殿下。
就在五个时辰前,汉王的长子朱瞻坦在金陵魏国公府密谈,密谈时间一个时辰左右,谈话的内容不详,同时还收到了方如晦送去的密信。
方大人的密信送进去之后,只一刻钟,朱瞻坦他们就立刻往北而去。”
东厂的暗哨太监,早已经习惯了汇报流程,知道怎么汇报清楚。
随后继续说道。
“又约莫半个时辰后,魏国公徐家老爷与江南世家豪绅在府中密谈,谈话内容不详,应该是给予了某种协议或者承诺,他们进入魏国公府的时候是担心和焦虑的神色,离开时,各自面露喜色!
他们一行人进入到出府,时间有足足两个半时辰,颇为可疑!
另外,京城各方有一些骚动,起因是可能知道了陛下驾崩之事,以及汉王的进一步计划,加上殿下这几日告假不上殿。
现在消息虽然没有在明面上,但京中百官知道情况的基本上占了八成。
不过这里面有一位老臣胡广,却一直在宫门口与侍卫对峙。”
.....
“好了,本宫都清楚了,看来我那不可一世的弟弟,这是要玩火自焚了啊,被人卖了都不知道,哈哈!”
朱高炽挥洒了汗水,立刻有侍卫给抬来了一张软床。
然后有漂亮宫女,给他来一个全身spa,让锻炼过后的肌肉能够得以放松。
还有侍卫矗立在旁,随时听候差遣。
“对了,东厂这边的暗哨数量还不够!”朱高炽边享受着日光浴,享受着宫女纤细的指尖按摩带来的舒畅,边说着。
“张虎,这事你去办吧,干暗哨的人要身份底细清楚,可以专门成立一个非太监组织的暗哨情报部门,更便于隐于民间!
锦衣卫和北镇抚司现在都在老三手上,本宫自己也得有天下耳目才行。
切忌你们的技术手段要高明,要能够防得住锦衣卫,不能被锦衣卫给发现。
本宫还要继续监察天下,
如今京畿地区虽然已经掌握了。
可是大明天下之大,我们的暗哨还不足以了解到。
如今除了金陵府和京城周边,其他官员的家里,各地布政使司的府衙,边军重镇的都督府,都还没有任何人手。
对于他们的情况不了解,本宫就难以心安。
哪怕现在人手不足,也可以先把人招募好,先培养起来,将来孤登基之后仍然有大用。
就优先从京畿地区家里寻找吧,男女老少皆可,以本事论之。
明白了吗?”
朱高炽躺在床上说着,语气中带着威严和不容置疑。
‘记住了,下官领命!’
张虎听到这话,眼神低垂,都不敢抬头看朱高炽的身体一眼,恭敬地答道。
“去办吧,到时候本宫入住乾清宫,要第一时间掌握各方信息。
去把王钊将军叫来!”朱高炽吩咐道。
“是,太子殿下,下官告退!”
不一会儿,东宫门外传来一阵马蹄声响。
一位身穿铠甲的年轻武将,迈着大步,急急忙忙地走了进来。
见到满身肥肉的朱高炽,他脸露欣喜,当即上前,双膝下跪,对着朱高炽拱手道。
“末将王钊参见太子殿下。”
“太勇啊,起来吧,你这新打造的铠甲,感觉如何?”
朱高炽此刻坐起身来,用手轻轻摸了一下王钊的铠甲甲片。
然后拍了拍他,带着些关切的态度。
“殿下,此甲甚好,一般的刀剑休想伤到穿甲之人半分。
这还是步兵行甲,要是专门克骑兵的铁浮屠,那简直可以说是刀枪不入!
将士们得到这样的甲,一个个高兴不已!”
王钊王太勇笑得十分开心,就像捡到宝了一样。
“那就好,来,太勇,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风雨要来了,拿好虎符!”
朱高炽说着,从他的头发里面,拿出了一块小小的调兵虎符。
王太勇双膝下跪,双手伸出接着,一看精铜打造的老虎模样的虎符,上面刻着些许文字,轻轻地放在了他的手上。
王太勇手里握着虎符,他的心情也跟着这虎符的重量,变得沉甸甸了。
“太勇,此刻开始,你就拥有了本宫这么多年培养的数十万军马的调动权了,本宫的安危也全在你一人了。
你即刻整备全部人马,准备好粮草,集结好军队,随时准备开战!”
朱高炽的眼神由先前的放松变得无比的严肃威严。
他眼睛坚定地看着王太勇,郑重其事,一字一句地重重说着。
“本宫准备登基了,尔等也当一鸣惊人,让世人震惊了!”
王太勇当即将头,重重地磕在地上。
“末将定当竭尽全力,护殿下顺利登上大位!”
他的眼神无比镇定,仿佛前面纵然有泰山渤海也挡不住他的忠诚之心。
“这大位本就是太子殿下的,除了殿下,还有谁敢染指,末将必率大军将此人全部杀尽绝不留情。”
他大声地表着忠心。
听到王太勇的话,朱高炽满意地笑了笑。
态度中满是欣慰和信任。
“好了,王将军回去准备吧,本宫看你的表现。
事成之后,你就是大明的真第一战神!”
“老爷,北京紫禁城那边来了急报,是方如晦大人的消息!”
魏国公府。
徐辉祖的心腹管家连忙带着消息,跑进了徐辉祖的房内。
徐辉祖一脸的平静。
其实心里已经按耐不住了。
“拿来给我!”
徐辉祖接过信函。
眼神中透露着些许惊喜和期待。
此刻,他的房内还有汉王朱高煦的儿子朱瞻坦及使者也在此。
一听说是来自于京中的消息,他们也跟着激动了起来。
不仅仅是激动,还有些特别的情绪,对于这个消息的猜测,对于徐辉祖态度的猜测。
徐辉祖让管家下去后。
这才打开了信函。
里面是方如晦对于朱高炽的近况的描述。
在方如晦的一番调油加醋下,朱高炽已经时日无多,东宫正在封锁消息,太医们也是全部被召集了去,全都束手无策了。
徐辉祖看到这则信息,更加的激动了。
眼下朱高炽快要不行了,而汉王朱高煦则认为大局已经毫无悬念。
这时,却没有想到,掌握情报信息的朱高燧才是问题的关键人物。
他可以将皇帝驾崩的事情公告天下。
然后趁着朱高炽还没有死,立即继位。
但他继位后,马上就会病死,到时候,自然皇位到了朱瞻基的头上。
朱瞻基可不是他老爹朱高炽那种没有用的人,此人年少有为,英气勃发,届时,他接管天下,必然会和朱高煦展开一场大战。
皇叔和皇孙的争夺,这多么像当年的靖难之役啊。
他们两边斗争上了,朱高燧则可以坐收渔利。
我如果拥护他坐上皇位,那么将来可就是如我爹徐达那样的朝廷第一人了啊。
另外,朱高燧还可以将朱高炽快要不行的消息给到朱高煦。
让朱高煦能够更加的得意忘形,失去民心,也让他不要急着赶回来,而是等着朱高炽断气了再回来。
这样他就可以直接回来登基了。
其实他不知道等他回来的时候,皇位早已经被人给坐了。
那么谁是反贼呢?
徐辉祖在心里打算好。
觉得这个时机简直太合适不过了。
他看到此刻朱高煦的儿子和使者,一心想要窥探这信上的消息。
徐辉祖直接给他们,用语言说恐怕还不会那么容易相信。
干脆,直接给他们看。
甚至这封信都可以让他们带回去给朱高煦,让朱高煦自己也看看。
“来,你们看看,这是什么好消息。”
朱瞻坦接过去和使者一起,快速地浏览了一遍。
当下心中大喜。
连忙拱手道:“舅公爷,天赐良机啊。
陛下的灵柩已经在回来的路上了,按照现在的速度,要不了三日就能抵达京城。
这几天四处的消息不胫而走,虽说没有直接昭告天下,可知道陛下已经驾崩的人,已经非常多了。
再过些时间,恐怕更加的瞒不住啊。
舅公爷还是早做打算,助我爹一臂之力。
如今这太子也快要不行了。
我爹乃是天命所归,你也不想再看到我大明,出现叔叔打侄儿的场景吧。
所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助我爹回京登基,免得出现不必要的伤亡!”
说完,汉王的朱瞻坦还从怀里拿出了黄灿灿的圣旨来。
那圣旨是汉王朱高煦自己打造的,和真的没有什么区别。
他刚要递给徐辉祖。
下意识的收了收手。
他知道这假圣旨外表其实没有什么,要是里面的内容被看了,那就真的没有办法再回去了。
朱瞻坦顿了顿,连忙小心地问道:“舅公爷,这消息可信度高吗?”
他的声音里面带着试探和怀疑。
听到朱瞻坦的话,徐辉祖有些不满地瞪了他一眼。
眼中带着一丝责备。
“方如晦方大人,是我爹徐达亲自栽培的,为我徐家办事几十年,从无差错,东宫这条线的消息从来不假。
京城中我徐家的门生故吏众多,都记住我徐家大恩。
怎么会有假情报传递?”
本来朱瞻坦作为晚辈,被徐辉祖数落了,心里有些后悔。
但他却心想的是大事,对于这些小节,也就不在乎了。
得到了徐辉祖准确的回答,他的脸上顿时也露出了欣喜之色。
他是汉王朱高煦的长子,他爹要是成功了。
那他以后就是太子,未来就是皇帝。
这可不是天大的好事吗?
朱瞻坦立即赔罪。
“舅公啊,是我糊涂了,那这么说太子是真的快要不行了,如此我爹回京连朝中的大臣都不会有什么意见了吧。
还请舅公当机立断!”
朱瞻坦实在是难掩兴奋和激动。
这一次,他直接将圣旨递到了徐辉祖的面前。
眼中充满了激动和急迫。
徐辉祖看了一眼圣旨,内容没有看大致也能够猜到。
此刻他也不好再拒绝,否则万一将来朱高煦成了,他此刻的表现将是论公或论过的关键。
徐辉祖在心里微微的叹息了一下,还是接过了朱瞻坦的递过来的圣旨。
“如此,请禀告汉王,臣接下了,即刻就赶赴京城,于明日早朝就宣布此废太子的圣旨,请殿下也早做准备吧!”
徐辉祖的语气中,带着一份威严,带着一份不容置疑的坚定。
朱瞻坦当即大喜。
他激动无比,兴奋得手都在颤抖。
“舅公,舅公,你放心,等我爹成了,我们父子都不会忘记舅公的大恩,不会忘记徐家的大义!
徐家将永远是大明第一功臣!”
徐辉祖表面喜悦的笑了笑,但内心却有自己的打算,他有他的深意。
如今的徐家已经不再是以前的徐家了。
皇家也不用徐家帮忙托举了,朱高煦军事实力强悍,现在徐辉祖的两个弟弟都在他的帐下效力。
将来,他要是成了,徐家只能是这两个弟弟了,至于他,利用完了,也就算了。
永远掌握不到主动权,
相反朱高燧这边,他只有锦衣卫和北镇抚司,毫无军中的实力。
他要是成了就会急需要一个军中的大将为他守卫疆土。
届时,他在国内主政,自己在边境掌军,再加上夺位之功,徐家才会成为昔日辉煌的徐家。
徐辉祖也赶紧说道:“还是让殿下赶紧准备吧,我也立刻出发上京城了。
另外也请朝中的心腹准备一下,明日在朝中助我一臂之力!”
“好!”
朱瞻坦兴奋的答应道。
“舅公,我们这就回去!”
说完,就和使者匆匆忙忙地离开了。
眼看着朱瞻坦离开后。
徐辉祖立马收起了脸上的笑容。
十分不屑地将这假圣旨放在了一边,眼中露出一丝不屑。
“来人,去中堂,将江南几大世家豪绅都给我请来!”
“是,老爷!”
家中仆人应了一声,连忙传话去了。
.....
此时此刻,徐辉祖府上发生的一切都在以最快的速度,由太子朱高炽的专门情报网络,快速地传达到东宫!
朱高炽此刻也没有心思锻炼了,他迈步于东宫。
等着三杨的到来。
看着眼前这些被薄膜盖着的大棚作物,想到了这些东西一旦成熟量产,那产量就要翻上几倍了。
没错,这些大棚里面种着的就是穿越者都喜欢提及的玉米,红薯,杂交水稻。
从他穿越来了之后,就开始热衷于搞粮食的改良,派船队出海去寻品种等事情。
他是太子做起事情来方便,有人告诉朱棣,他解释这是为了筹集军粮提升粮食的产量。
朱棣也没有多心。
有了这个背景,他做起事情来就容易多了,好在有目的去搜寻并不难找。
很快就找到了种子。
只不过这些作物,在当地并没有受到重视,也没有什么产量。
但朱高炽知道这是宝贝,也知道它们的潜力。
等到他将这些种子改良好了之后,那将是这古代人民的福音。
他就在自己的东宫开辟出了一块试验土地,拿来培育这些种子,让他们产量增加。
其余人还认为他这是玩物丧志,对于他没有少说闲话。
朱棣看到他这样不上进,更加懒得管他。
只要他给自己筹钱打仗就行。
朱高炽也就摸清了这些人的心里想法。
干脆在这件事情上面更加上心,直接组建了一个农业部门,专门帮他来研究改良产量,如何适应环境等事。
他从各地召集一些老农学者,专门投入到这个伟大的事业中。
在旁人看来,这个太子是废了。
只有他知道这样一番操作下来成绩有多么的好。
土豆从开始的亩产四百斤,到现在的亩产三千斤,整整是五倍的增幅。
而玉米和红薯,虽然暂时比不上土豆,不过在一次次的改良培养的情况下,产量也在成倍增加。
现在东宫的这些玉米和红薯苗,长得根正苗红的,看着十分不错。
看着这些幼苗,朱高炽不由得兴奋了起来。
他仿佛看到了,在这些作物的滋养下,大明的百姓丰衣足食,士兵军粮充足,战马膘肥体健,版图越来越大。
处处都彰显出大明盛世景象。
不过,现在这种东西还不能推广。
这东西可不能落在了朱高煦那小子手里。
一旦被他掌控了,那他的士兵都吃饱了,后果不堪设想。
很快,三个身穿红色官服的官员来到了东宫。
见到朱高炽,齐齐地行了个礼。
“殿下!”
他们的声音温和谦虚,不卑不亢,让人心中舒服。
朱高炽点了点头,说道:“三位先生,东厂那边传来消息,说陛下驾崩了,你们应该知道了吧?”
三杨也是点了点头。
他们眼中闪过一丝担忧,沉重道:“殿下,臣等已经得知。
但现在漠北正面一点消息都没有,现在京城暗流涌动,殿下可是有下一步行动了?”
“本宫自有打算,三位,此次宣你们来,是想问问你,之前交代你们的事情做得怎么样了?”
朱高炽看着三杨。
杨士奇从袖中拿出了一本账册,打开道:“殿下,如今您的钱财,可能是除了国库以外的最大户了。
地主勋贵都不及你的一分。
呵呵,国库那是国家的财富。
他的个人财富目前还比不上国家,但也妥妥的是大明首富了啊。
现在财富有了,那么接下来就是要在权力上面动刀子了。
“三位辛苦了,我们自己豢养的军士,装备都备齐了吧!”
“殿下,全员披甲还有点困难,我们是有钱,可是铁不好买,三皇子的锦衣卫查得严。
如今我们有十万精兵已经披甲。
还有五千神机营,配备了三眼火铳。
另外还有机车营也都配齐了战车三千辆。
三万骑兵也都备齐,只是步兵的装备还差些时间。”
听到三杨的汇报,朱高炽彻底的放下心来。
这些就是他的资本,不惧朱高煦和朱高燧的资本。
这些人都是他在穿越这么多年里,暗中培植的力量。
都是从各村各寨找来的青壮年。
他们和朝廷的士兵不同,每一个都是清清白白的苦命人,清白人。
他待这些士兵如自己的兄弟。
这些人最懂感恩,一个个的都感念太子恩德,训练根本不怕苦,个个都是精兵。
这是一支不受任何牵制的兵马,只听他朱高炽一人调遣。
一直被雪藏着。
只需要一次战火的洗礼,他们就都练成了。
估计朱棣做梦都想不到,自己那认为最废物没有用的太子,却已经是大明首富,并养了几十万精兵数年。
而到了如今,朱棣已死,他们也终于要到见天日的时候了。
朱棣突然驾崩的消息,犹如百层高楼将倾,让人毫无防备,叫人措手不及。
这位盛世之君,如大明的擎天柱一般,平日里有他的威严在,无论是大明朝堂,还是周边附属国都很心安,只有这漠北野狼一直不愿意诚服。
朱棣当然不惯着,不服那就打到服为止,于是他六次御驾亲征,剑锋直指漠北,势要全歼漠北残余势力。
做到了帝王封狼居胥第一人。
如今,他却星辰陨落。
大明安稳的朝堂,即将刀光剑影。
汉王朱高煦在营中练兵的时候,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
当即就召集自己的亲信来到自己的帐中议事。
一排排将军以及一些带着儒巾的文人幕僚也被邀请了进来。
大帐中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兴奋的气氛。
朱高煦坐在主位,目光扫过堂下这些亲信。
不过仔细一打量思索,他发现这些人中除了武将之外,一些文人能够真正在朝中有话语权的人简直的凤毛麟角。
大多数人连功名都不曾有。
这分量的确是轻了点。
谁让他不是太子呢。
幸好....
在人群中还是有那么两三个中年男子身着华贵的衣裳,格外亮眼。
他们与其余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面对着朱高煦的凝视,依然是态度从容,气场不落半分。
朱高煦心中不满,他们还敢抢自己的风头,但此刻却没有表现出来。
“各位,想必大家也都多多少少听到了一些风声了吧!
陛下已经几日不见人了,龙帐也已经戒严了,禁军把外面围得水泄不通,就连本王亲自前去,都要被拦下了,本王从侧面已经打探到了,父皇大概率是驾崩了。
今日叫大家过来,想必是什么原因,各位都知道了吧?”
朱高煦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在帐中回响,传遍了每一个角落,帐中的每一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汉王殿下,我们有几成胜算?”为首的中年男人嘴角微微一动,露出兴奋之色。
他紧紧地盯着坐在上面的朱高煦,似乎要看穿他的内心,好及时献言。
朱高炽在之前听到了朱棣的死讯之后。
就开始了各方的布置了。
朱高炽转了转头,伸展了一下,道:“让他进来吧,是我召他来的。”
“遵命!”侍卫前去传旨。
很快,京畿区域的布政使司就迈着大步走了进来。
“京畿区域布政使司方如晦,参见太子殿下!”
朱高炽看着方如晦,嘴角一咧,微微笑道:“方大人,你辞去朝中职务来跟着本宫干,本宫甚悦啊。
如今这些地区都十分的富庶,你这个管理者辛苦了。
孤年底再给你增加两倍俸禄,另外,除夕时,本宫去看看你们一家老小,一起吃个饭吧!
另外,你手下的其余公职人员,都涨一倍俸禄!替本宫带话,说他们辛苦了。”
“臣惶恐啊,多谢殿下!”
方如晦恭恭敬敬地朝着朱高炽一拜,眼中是惊喜,是恭敬,是高兴。
太子殿下能够光临他家,这比给他多少钱都要有意义。
“方大人,本宫记得你以前是徐家的管事,在徐达的军中鞍前马后是吗?”
朱高炽突然话锋一转。
他说起来十分的轻松平常,可是方如晦却心中惊讶。
他知道了皇帝驾崩的情况,也知道了徐辉祖有意投靠汉王朱高煦的事情。
听到这个话,方如晦瞬间心情紧张,额头跟着冒出冷汗来。
他身体微微颤抖,微微镇定后,点了点头。
“殿下,您说得不错,微臣就是受到了徐家的厚爱,才有机会进入官场的,徐家对我确实有恩。
不过,殿下您对于微臣的大恩,微臣更是无以为报。
微臣只会忠于殿下,包括微臣治下的所有人员,也都只忠于太子殿下一人,甚至只听太子殿下的号令,不听朝廷的旨意。
还请殿下明鉴勿疑!”
方如晦说话的时候非常的郑重,激动之下甚至有些颤抖。
怕自己稍微不注意就引起了朱高炽的怀疑。
他这一切的表现,都在朱高炽的审视之下,朱高炽对于手下之人,心中有数,当即破口大笑。
“哈哈哈哈,方大人你言重了,本宫不曾怀疑过你的忠心!”
说着,朱高炽还十分礼贤下士的上前去,亲自抬起他的手,扶他站直。
“方大人,想必陛下驾崩的事情你应该有所耳闻了吧。
此时,朝中各方势力都已蠢蠢欲动,本宫自然也不会坐以待毙。
找你来,就是有事要请方大人帮忙罢了。”
“请~帮忙~???”
这种温柔客气的话,让方如晦吓得不轻。
他直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殿下,折煞微臣了,殿下有何吩咐直接下令便是,何须如此言说,臣惶恐啊。”
方如晦聪明,懂事。
朱高炽以一种平级的语态,和他说话,就是想看看方如晦有没有警惕性,会不会在一个地方当一把手当惯了,不知道谁是大王了。
见他这般敏感,朱高炽内心甚悦。
他再次将他扶起。
“你还是和往常一样,将本宫的假消息假情况汇报给徐家让徐辉祖掌握。
不过,这一次你要加一些料。
就说本宫骑马摔倒了,又受了惊,受了凉,加上体现缘故,诸病齐发,太医们都束手无措,如今已经病入膏肓,恐时日不多了。”
听了朱高炽的话。
方如晦吓得立刻又跪倒在地上。
他吓得脸色大变,背后冷汗直冒,不知道怎么了,今天太子殿下搞得他心惊肉跳的。
“殿下,您就别吓微臣了,是不是微臣哪里做的不好,殿下尽管责罚便是,可别和臣开这种玩笑啊!”
朱高炽一改嬉笑的表情。
“本宫的样子,像是在开玩笑吗?
本宫让你如何做,你就如何做便是了。
听说昨晚方大人打牌的时候手气不太好,掉了一张三万?
因此被同僚罚了一局的牌钱,随后你们就散了,还说了些有失体统的话,当知本宫到底还只是太子,捧得太高了,容易被人嫉妒!
至于你掉的三万,也不用找了,本宫已经为你重新打造了一副,到时候带回去吧!”
汗~~
方如晦跪在地上听得一个劲的颤抖。
他当然知道自己无法拒绝太子殿下的命令。
只是,他早就知道太子殿下的手段和特务机构的本领强悍。
没有想到,会是如此强悍。
连他干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都知道。
这要是什么时候多喝了几杯,说错了话。
那......
方如晦越想越觉得后怕。
朱高炽见拿捏地差不多了,也不想过犹不及,当下搀扶起方如晦,郑重肯定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你放心,本宫不会亏待你的,谁忠谁奸,本宫心知肚明。
来人,送方大人回府,别忘了把那副本宫亲自雕刻的牌给带上。”
朱高炽恩威并施。
吩咐的时候,还特意强调是亲自动手雕刻的牌。
这让方如晦知道,在太子的心目中,他是十分受宠的,也是值得信任的。
朱高炽的这份心,方如晦能不肝脑涂地吗?
恨不能有机会为朱高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方如晦离开了东宫。
整个回家的过程,都像是神游天外,魂不守舍一样。
都不知道是怎么回去的。
整个人的心态和精神状态都是懵逼的。
回到家中,好一阵休息才算是缓过劲来。
太险了。
太危险了。
今日但凡有一点表现不佳就得人头落地,全家陪葬啊。
想起太子殿下今日的一番话,方如晦无奈地苦笑。
他在太子朱高炽的要求下,一直散播太子不务正业,不论国事,醉心奇技淫巧,沉迷安逸享乐,做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实在是一个昏庸之人。
而如今这些话已经出现了效果,朝中的人都相信了太子朱高炽就是这样的人。
可是只有他们这些心腹之人,只有这些在他打造的京畿特区生活的人们才知道。
这位太子是多么的圣明,他的胸怀是多么的宽广,他的每一次政策人们都搞不明白。
可只要老老实实按照他说的去做,那都是造福于后世的事情。
原本人人都逃离的京畿地区,现在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了真正的世外桃源,活脱脱的天上人间。
至于那些要阻挡太子殿下实施的人,无论对方的身份地位,都会被太子殿下给除掉。
那些动不动斩草除根,株连九族的刑场,一个个人头落地。
又是那么的血腥和残忍。
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对于太子殿下那是又敬又怕。
想起这些,方如晦在心里狠狠地下定了决心,永远忠于太子殿下。
“徐辉祖徐大人,实在是对不住了,太子殿下才是真正的天命所归,其余的两位皇子,不堪一比!”
方如晦自言自语地说着。
他已经做出了选择。
选择了自己心目中的真命天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