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琮,我们可是陛下派来治水的,你现在说这种话是什么意思?”
闻言,宋琮呵呵一笑。
“别一个个给自己扣这么大的帽子,这里是陛下派下来的,只有陈良一人而已。”
“我们不过都是他拉下来的倒霉鬼。”
话音落下,陈良双眼微眯。
“果然,这些人开始搞幺蛾子了。”
“呵呵,这个宋琮不知道是蠢还是不怕死,下来治水是陛下的旨意。”
“更何况点将的时候,太子就在一边看着。”
陈良原本只想点北方官员下来治水,只不过是怕朱元璋认为自己在搞小团体。
况且还有太子朱标在边上看着。
自己若真这么做了,定会让朱元璋极为不满。
日后若是老朱看自己不顺眼,便会拿出此事来说。
治水对自己不过是一小关,甚至推行国策也只是一小关。
而要安安稳稳熬到老朱去世,才是自己最重要的目标。
而一旁的北方籍官员却一脸不爽道:“你这话什么意思?我们可是有陛下的旨意!”
“我奉劝你们也别傻了,这小子自己才陛下和百官面前牛皮吹破了天。”
“现在把你们也拉下了水,你们还在这给他卖命。”
“我也不妨告诉你们。”
宋琮顿了顿,看了眼陈良。
“他在江南待不了多久了。”
“什么!”
此时,众人将目光集中在陈良身上。
“陈兄,他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陈良看向宋琮的目光亦是带着疑惑。
什么叫自己在江南待不了多久了?
“呵呵,过段时间你们就会知道了。”
说着,宋琮将目光投向杨知府。
杨知府呵呵一笑,道:“陈御史,这件事我已经拟了一道奏疏上奏朝廷。”
“毕竟如此大兴土木之事,我们省里也不好决断。”
“本府挖了,其他地方要不要挖?要怎么挖?”
“还要赈灾,这许多事都需要银两。”
“我这次上奏疏,也是为了江南好,若是朝廷能拨下银两来,我们自然配合陈兄。”
此话一出,陈良瞬间明白,对方这是找自己的后台去了。
“你们江南原本就是鱼米之乡,一个水灾,却花费了朝廷许多银两。”
“现在你们又向朝廷伸手,不是给朝廷添乱吗?”韩克忠皱眉道。
江南现如今虽然水灾四溢,但毕竟有底蕴在。
如今他们下来赈灾,却是要粮无粮,要银两也短缺。
甚至连本地官员都不配合,工作进展缓慢,届时回了朝廷,这干系还是要他们来干。
“韩兄此言差矣。”
“我们江南确实是鱼米之乡不错,但天下安定方才十数年。”
“我们也处在恢复阶段。”杨知府淡声道。
“你方才说向朝廷上奏疏,为何我不知道。”周忱突然开口道。
按理来说,向朝廷上奏疏,是肯定要先经过自己这个巡抚,再向上呈递。
对方却直接越过自己,将奏疏上达朝廷,最后到皇上手中。
这是不把自己这个巡抚放在眼里啊。
想到这,周忱内心十分不满,眼睛一顺不顺的盯着杨知府。
“咳咳,巡抚大人,在下这也是无奈之举。”
“事出紧急,如今我们意见不统一,只能是由朝廷来决定。”
“巡抚大人,陈兄以及各位同僚。”
“不如我们等朝廷的回信,之后再行定夺如何?”
闻言,陈良皱眉站起身,道:“我们等得,外面的百姓可等不得。”
“连下大雨,农桑田地都被水淹了。”
“要是再不能解决,他们吃什么用什么?难不成还是要朝廷来接济吗?”
“陈兄担忧的是,但眼下也没什么办法,只能先开仓赈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