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古典书屋 > 其他类型 > 大明:开局爆发南北榜案,我带头敲登闻鼓朱元璋朱标全局

大明:开局爆发南北榜案,我带头敲登闻鼓朱元璋朱标全局

小小怪下士 著

其他类型连载

“宋琮,我们可是陛下派来治水的,你现在说这种话是什么意思?”闻言,宋琮呵呵一笑。“别一个个给自己扣这么大的帽子,这里是陛下派下来的,只有陈良一人而已。”“我们不过都是他拉下来的倒霉鬼。”话音落下,陈良双眼微眯。“果然,这些人开始搞幺蛾子了。”“呵呵,这个宋琮不知道是蠢还是不怕死,下来治水是陛下的旨意。”“更何况点将的时候,太子就在一边看着。”陈良原本只想点北方官员下来治水,只不过是怕朱元璋认为自己在搞小团体。况且还有太子朱标在边上看着。自己若真这么做了,定会让朱元璋极为不满。日后若是老朱看自己不顺眼,便会拿出此事来说。治水对自己不过是一小关,甚至推行国策也只是一小关。而要安安稳稳熬到老朱去世,才是自己最重要的目标。而一旁的北方籍官员...

主角:朱元璋朱标   更新:2025-04-16 16:11: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元璋朱标的其他类型小说《大明:开局爆发南北榜案,我带头敲登闻鼓朱元璋朱标全局》,由网络作家“小小怪下士”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宋琮,我们可是陛下派来治水的,你现在说这种话是什么意思?”闻言,宋琮呵呵一笑。“别一个个给自己扣这么大的帽子,这里是陛下派下来的,只有陈良一人而已。”“我们不过都是他拉下来的倒霉鬼。”话音落下,陈良双眼微眯。“果然,这些人开始搞幺蛾子了。”“呵呵,这个宋琮不知道是蠢还是不怕死,下来治水是陛下的旨意。”“更何况点将的时候,太子就在一边看着。”陈良原本只想点北方官员下来治水,只不过是怕朱元璋认为自己在搞小团体。况且还有太子朱标在边上看着。自己若真这么做了,定会让朱元璋极为不满。日后若是老朱看自己不顺眼,便会拿出此事来说。治水对自己不过是一小关,甚至推行国策也只是一小关。而要安安稳稳熬到老朱去世,才是自己最重要的目标。而一旁的北方籍官员...

《大明:开局爆发南北榜案,我带头敲登闻鼓朱元璋朱标全局》精彩片段


“宋琮,我们可是陛下派来治水的,你现在说这种话是什么意思?”

闻言,宋琮呵呵一笑。

“别一个个给自己扣这么大的帽子,这里是陛下派下来的,只有陈良一人而已。”

“我们不过都是他拉下来的倒霉鬼。”

话音落下,陈良双眼微眯。

“果然,这些人开始搞幺蛾子了。”

“呵呵,这个宋琮不知道是蠢还是不怕死,下来治水是陛下的旨意。”

“更何况点将的时候,太子就在一边看着。”

陈良原本只想点北方官员下来治水,只不过是怕朱元璋认为自己在搞小团体。

况且还有太子朱标在边上看着。

自己若真这么做了,定会让朱元璋极为不满。

日后若是老朱看自己不顺眼,便会拿出此事来说。

治水对自己不过是一小关,甚至推行国策也只是一小关。

而要安安稳稳熬到老朱去世,才是自己最重要的目标。

而一旁的北方籍官员却一脸不爽道:“你这话什么意思?我们可是有陛下的旨意!”

“我奉劝你们也别傻了,这小子自己才陛下和百官面前牛皮吹破了天。”

“现在把你们也拉下了水,你们还在这给他卖命。”

“我也不妨告诉你们。”

宋琮顿了顿,看了眼陈良。

“他在江南待不了多久了。”

“什么!”

此时,众人将目光集中在陈良身上。

“陈兄,他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陈良看向宋琮的目光亦是带着疑惑。

什么叫自己在江南待不了多久了?

“呵呵,过段时间你们就会知道了。”

说着,宋琮将目光投向杨知府。

杨知府呵呵一笑,道:“陈御史,这件事我已经拟了一道奏疏上奏朝廷。”

“毕竟如此大兴土木之事,我们省里也不好决断。”

“本府挖了,其他地方要不要挖?要怎么挖?”

“还要赈灾,这许多事都需要银两。”

“我这次上奏疏,也是为了江南好,若是朝廷能拨下银两来,我们自然配合陈兄。”

此话一出,陈良瞬间明白,对方这是找自己的后台去了。

“你们江南原本就是鱼米之乡,一个水灾,却花费了朝廷许多银两。”

“现在你们又向朝廷伸手,不是给朝廷添乱吗?”韩克忠皱眉道。

江南现如今虽然水灾四溢,但毕竟有底蕴在。

如今他们下来赈灾,却是要粮无粮,要银两也短缺。

甚至连本地官员都不配合,工作进展缓慢,届时回了朝廷,这干系还是要他们来干。

“韩兄此言差矣。”

“我们江南确实是鱼米之乡不错,但天下安定方才十数年。”

“我们也处在恢复阶段。”杨知府淡声道。

“你方才说向朝廷上奏疏,为何我不知道。”周忱突然开口道。

按理来说,向朝廷上奏疏,是肯定要先经过自己这个巡抚,再向上呈递。

对方却直接越过自己,将奏疏上达朝廷,最后到皇上手中。

这是不把自己这个巡抚放在眼里啊。

想到这,周忱内心十分不满,眼睛一顺不顺的盯着杨知府。

“咳咳,巡抚大人,在下这也是无奈之举。”

“事出紧急,如今我们意见不统一,只能是由朝廷来决定。”

“巡抚大人,陈兄以及各位同僚。”

“不如我们等朝廷的回信,之后再行定夺如何?”

闻言,陈良皱眉站起身,道:“我们等得,外面的百姓可等不得。”

“连下大雨,农桑田地都被水淹了。”

“要是再不能解决,他们吃什么用什么?难不成还是要朝廷来接济吗?”

“陈兄担忧的是,但眼下也没什么办法,只能先开仓赈灾。”


“呵呵,身体状况欠佳?”

“怎么,不过几天的雨,你就不行了?”

“你怎么不去外面看看那些百姓?一个个躺在地上面色发白。”

“农田全部都给淹了,你这个知府倒是身体欠佳。”

“今日一见,果然如此,欠佳的都面色红润了,和那些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老百姓确实没法比。”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丝毫不在乎对方难看的脸色。

就在这时,周忱突然出现在几人面前。

“你们两个,好好干你们的本职工作,跑到这里来瞎凑什么热闹?”

“无论怎么说,杨知府都是本地知府,也不是你们能随便议论的。”

见周忱发话,两人唯唯诺诺告辞。

“杨知府,你既然身体欠佳,就别呆在这了。”周忱淡声道。

“巡抚大人这是说的哪里话?”

“属下今日已好了许多,属下又是本地知府,就算身体抱恙,也该来看看进展如何。”

闻言,周忱点了点头,正要说什么。

忽然,远处传来一声巨响。

几人看向声音发出的方向。

只听那边有人大声喊道:“不好了!张三被土墙给押断气了!”

几人还未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只见几名官兵急匆匆来到陈良等人面前。

“大人!不好了!土墙压死了挖排水渠的人!”

闻言,陈良迅速赶到出事的地方。

只见众人将死者团团围住。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会压死人!”周忱又惊又怒道。

从陈良等人下来治水之后,这里已经死去三个人了。

隔一段时间死一个人,放在什么地方都是一件天大的事。

更何况这次还就死在自己的眼皮底下。

“大人!我们挖的时候,这土墙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开始摇晃。”

“结果就……”

此话一出,周忱脸色瞬间变得难看起来。

一旁,杨知府一脸不可置信的跪在地上,随即突然掩面痛哭起来。

“杨知府,为何作此态?”一旁一名本地官员不解的问道。

“你们有所不知,这张三正是杨知府家里的仆人。”

“已经伺候杨知府家许多年了,就算一条狗也有感情了,更何况是个人。”

“没错!上次陈良命我等去杨知府家之时,就是这个人招待的我们。”

此话一出,众人纷纷将目光放在陈良身上。

“陈御史,现在出了人命,我们还要不要挖了?”

话音刚落,又一人开口道:“还挖什么挖!没看见都死人了吗!”

“继续挖下去,就不怕死更多的人吗!”

“这个陈良下来才多少天,现在江南就已经死了三个人了!”

“你们到底还要怎样!挖这个挖那个的,现在挖出人命来了!”

“就是!陈良,你必须给大家一个解释!”

此时,众人纷纷看向陈良,包括老百姓,也用着胆怯又质疑的眼光看着自己。

就在这时,又一人开口道。

“现在已经放晴了啊,估计要不了多久,雨就停了。”

“对啊,其实我们可以先不挖的,等日后雨完全停了,我们再挖。”

“看这土墙的样子,说不定日后它就自己倒了,也就不会出人命了。”一众人等摇着头叹息道。

见状,周忱面色极其难看。

自己的任地上死了人,毫无疑问,自己就是本次事件中最大的责任人。

“陈良!还挖不挖!现在等你给个话!”

一旁,几名本地官员一脸不满的看向陈良。

陈良摆了摆手道:“今天先不挖了,各位这些日子也都辛苦了,先回去休息吧。”

此话一出,众人一个个将工具收好,随即向着各自的本家走去。


“这个折子届时一定会递至御前。”

“在这之前要是还没有人自己主动上罪状,谁都救不了你们,走吧。”

见胡惟庸下了逐客令,几人默默站起身,刚一走到门口,只听胡惟庸又开口道:“别真让一个小小的御史把南方官员的话语权都给玩没了。”

……

江南,巡抚衙门内。

“陈御史!赈灾粮果真都下来了!甚至比以往多出数倍!”周忱一脸惊喜道。

此时,陈良看着账目眉头紧皱。

他左翻右翻,随即将账目合上仍在一旁。

见陈良一脸沉闷的模样,周忱不禁开口道:“陈御史,这赈灾的粮都已经下来了,并且已经往江南各个受灾地分发。”

“你为何还是一副愁眉不展的模样。”

闻言,陈良冷声道:“数目不对,虽然这批赈灾粮可以支撑一段时间。”

“但是过不了灾荒,江南恐怕又得伸手向朝廷要粮。”

“不然就从临省借调。”

见状,周忱苦笑一声道:“陈御史,这么多粮食,我们都已经很知足了。”

陈良站起身,来回踱步,随即命人道:“叫于子明来。”

“周大人,你必须即刻修书一封,命人前往临省再借一批粮过来。”

此话一出,周忱面色不解道:“眼下粮食足够,为何要向临省借粮?”

“届时再借,若是朝廷赈灾粮发不下来,我们拿什么赈灾?”

“我走之前,陛下和太子都答应过我,全力支持治水。”

“但这才第一次,数目便对不上,少掉的粮食到底到哪里去了?”

周忱当即面色一变,来到陈良身边低声道:“这个问题就不是你我该管的了。”

“我们只管治水,其他的……”

“我现在就是在管治水!”陈良厉声道。

“赈灾粮若是下不来,老百姓就得饿死。”

“老百姓饿死,还怎么治水?现在最要紧的是挖深沟将水全部向城外疏通出去。”

“他们连饭都吃不饱,怎么干活?”

就在这时,只听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

随即,于子明出现在两人面前。

“于子明,你确定到来之后的每一粒粮全都进了粮仓?”

于子明当即点头道:“确定,其他地方的数目也都记在账目上。”

“怎么了?”

“你把这些账目誊抄一份送到我这里来。”

“还有,现在灾民的情况怎么样了?”

“放心吧,现在他们已经领了粮回去了。”

闻言,陈良眉头一皱,道:“我不是让你和韩克忠他们去呼吁百姓挖深沟疏通积水吗?”

“他们领了粮就回去了?”

此话一出,于子明看了周忱一眼,随即低头不语。

“到底怎么回事?”

“是知府大人,他不同意你的疏通方案,不让挖。”

“而且分发粮食的时候,他也一直在催促大家,有些老百姓没拿到多少粮食就回去了。”

见状,陈良看向一旁的周忱。

“周巡抚,这是怎么回事?”

周忱此时亦是眉头紧皱,随即命人又将知府叫来。

结果知府却以赈灾以及疏通积水为由不肯过来。

见状,陈良当即便要出门亲自过去。

刚走两步,却被一旁周忱给拦了下来。

“陈御史,算了。”

“这个知府是中书省推荐过来的,做事历来都是如此。”

“届时省里议案,将此事敲定不就好了,他还能不做不成?”

听闻此言,陈良眉头一皱。

“你是巡抚,现在江南治水耽误不得。”

“结果你现在要去听一个知府的?”

“不是听他的,是要尊重他的意见,我方才也说了,他是中书省推荐过来的。”

此话一出,陈良瞬间明白,对方两次提起中书省,此人背后肯定是有人撑腰。


此时,巡抚衙门内气氛一片沉重。

杨知府叹了口气,目光中带着些同情般看向陈良。

“陈御史,这件事责任也不能完全在你。”

“起码以后不会在有积水成患,这对江南来说也是一大好事。”

“被土墙压死,这谁也想不到,也许就是我那奴仆命不好。”

说着,杨知府重重叹了口气,一副对张三的死感到万分痛心的模样。

“这件事毕竟发生在我们江南。”

“要说责任,我们都有责任!”

“而我这个当巡抚的更是第一责任人!”

“排水管道还是要继续挖下去,一直到完工也不能停!”

“我亲自同翰林院的各位同僚前往朝廷,当面向陛下呈奏此事。”

……

杨知府府内。

“大事已定,就等陈良戴罪回京。”

“杨知府,该说不说,你可真狠。”

“好歹这么多年的奴仆,说害就害了。”

闻言,杨知府呵呵一笑道:“欲成大事,怎么能够心不狠?”

“我这也是没办法,要是死的是别人,上面追查下来倒是有些麻烦。”

“我这也是为了我们,为了大家。”

众人纷纷点头,举杯相庆。

“这下该挖的也都挖了,水患解决了,陈良那伙人也解决了。”

“哼,他还想在我们这推行他摊丁入亩的国策,真是异想天开。”

“就是,把我们江南当什么了?”

“那等国策,岂不是苦了我们这些当官的?本来朝廷给的俸禄就少。”

“就是,他也是当官的,真不知道怎么想的。”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越说对陈良推行国策一事越不满。

“呵呵,各位,这次还好是我的老师将此事告知与我。”

“在江南给他扣个帽子也是上面的意思。”

“原本我不想这么快就有所行动,怪就只能怪那个陈良实在是太咄咄逼人了。”

“就是!这才下江南多少天,都嚣张成什么样了!”

“当年我考取功名之时,也见了些许京官,也没哪个像那陈良一样,如此不近人情!”

众人纷纷一副义愤填膺的模样,肆意的表达着对陈良的不满。

“杨知府,这件事做成了,以后我们就都听你的。”

“是啊杨知府,你在朝中又有人脉,今天做成这件事,你的老师对你必然是愈发欣赏。”

“说不定,哪天就不是叫杨知府,而是叫杨巡抚了!”

此话一出,众人一个个哈哈大笑起来。

这一顿马屁将杨知府拍的十分痛快。

“杨知府,此次陈良他们的罪责是逃不脱了,那个周忱又是巡抚。”

“他还傻乎乎的要和陈良一起前往朝廷面圣。”

“到时候陛下治罪,他们一个都跑不了!”

“巡抚这个位子,八成真就是杨知府的!”

面对众人的恭贺,杨知府呵呵一笑。

“各位,这话可不能乱说,毕竟周大人在江南向来无甚过错。”

“工作也兢兢业业,如何说换就换?”

话音刚落,杨知府突然话锋一转。

“但是,若是我果真能坐上巡抚这个位置,定然忘不了各位的帮助。”

闻言,众人纷纷笑呵呵道:“哪里哪里。”

“若是没有杨知府,我们这些官还指不定被那陈良搅成什么样。”

“就是,只是当初议案的时候,我们还是通过了陈良的方案,只望杨知府莫要见怪。”

杨知府当即摆手道:“欸!这说的哪里话?”

“我们都在江南为官,多有不得已的时候,那也是没办法的事。”

见杨知府并没有怪罪的意思,众人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

虽然在江南,是周忱说了算,但是这个杨知府毕竟有些背景。

连周忱都得让他三分,更何况他们这些芝麻官?


“江南难道不是你们的属地!江南的百姓难道不是你们的百姓!”

“如果没有朝廷,难道你们江南就不治水了吗!”

“难道就让大水上涨,把百姓的田给淹了!把城里的房子也给淹了!”

韩克忠一身正气的站起身,怒斥本地官员。

见状,杨知府缓缓道:“韩兄,别激动嘛。”

“我激动了吗!”

“韩兄,现在省里开这个议案,不就是为了解决江南的水患。”

“但是你们也要理解我们的苦衷。”

“你们头上担着干系,我们头上也担着干系。”

“但是,你们只管治水,解决水患其他的事情你们不管,但本地官员却是要常驻在江南。”

“照你们说的挖,动了土,对我们的居住环境影响可不小。”

就在这时,陈良叹了口气,道:“所以我才会给出第二套方案。”

“我说句实在话,要各位多出些银子,确实难为各位了。”

“咱们都是为了江南,为了江南的百姓,要不这样吧。”

“本地那些富商不是有的是房子?就在他们那挖排水渠和地下排水管道。”

“这样一来,既不会让各位大人动土,也能疏通积水。”

“只不过来年,恐怕各位大人家里还会有积水上涨,届时就辛苦一下各位处理一下就是。”

闻言,众人顿时面色一变,立即拒绝道:“不行!如何能动那些商贾的宅子!”

“不动你们的宅子,不动商贾的宅子,难不成动百姓的宅子?”韩克忠冷声道。

此话一出,原本激情驳斥陈良的本地官员此时顿时一言不发。

见状,韩克忠哂然一笑。

“看样子,各位是倾向于动百姓的宅子了。”

“我们可没说啊,别乱给我们扣帽子。”

“就是,我看,说不定是你们早就商量好了,就是想动百姓的宅子。

“然后又故意跑来跟我们议案。”

“你们要是想动百姓的宅子,我们也管不了。”

“毕竟各位都是朝廷派下来的大人物,若是动百姓的宅子,我等弃权。”

陈良目光扫视众人的反应,心中冷笑连连。

表面却是一副难以为继的模样。

“哎,各位大人心里忧国忧民,动百姓的宅子自然不愿意。”

“那还是动商贾的……”

“不行!”

陈良话音未落,本地官员一个个齐声拒绝。

见状,陈良和韩克忠对视一眼,均从对方眼中看出讽刺的意味。

动他们自己的不行,动商贾的不行,动百姓的宅子他们就弃权。

这些人,明摆着就是想让陈良去做这个坏人,他们又要好名声。

若是陈良真这么做了,江南肯定会传:陈良仗着自己是朝廷派来的,就敢欺压百姓。

省里那些大人物一个个都是忧国忧民的,但拗不过陈良是陛下钦点的人。

所以不得已才动了他们的宅子。

那样一来,江南的老百姓便会恨死陈良。

传到朱元璋的耳朵里,自己的脑袋也定然不保。

最关键的是,老百姓能住在城内的极少,即便陈良真的蠢到这么做,也解决不了江南水患。

“又当又立。”

韩克忠心里冒出这四个字,嘴巴上却没有明说。

一时间,场面有些僵持。

趁此时,杨知府将目光投向陈安等人。

陈安立即理会,看向一旁的宋琮。

宋琮当即站起身道:“陈御史的草图我们也都看了。”

“该说不说,陈御史的方法看起来确实是个好办法。”

“但其中牵涉过多,若果真照此动土,大家不能同心协力,也不是办法。”

此话一出,于子明等人顿时看向宋琮。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